刘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检测新生儿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水平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9例新生儿血清中RBP-4和胰岛素水平,其中小于胎龄组(SGA)30例、适于胎龄组(AGA)30例、大于胎龄组(LGA)29例,并按出生体重评估新生儿宫内的营养状态。结果:①3组间RBP-4及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血清RBP-4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943,P<0.01);③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975,P<0.01);④RBP-4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79,P<0.01)。结论:新生儿体内RBP-4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宫内生长发育状态,可能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 刘鹏张小莉
-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4胰岛素新生儿宫内生长发育
- 早产儿早期纤维蛋白原与抗凝血酶Ⅲ活性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及母亲有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HDCP)早产儿生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早产儿,分为胎龄<34周组和34 ~ 36周组,结合母亲妊娠期有无合并HDCP,分为母亲HDCP组与非HDCP组,分别测定并比较生后24 h内与生后第5天血浆FIB与AT-Ⅲ活性.结果 共纳入96例早产儿,<34周组51例,其中母亲HDCP组与非HDCP组分别为21例和30例;34 ~ 36周45例,HDCP组与非HDCP组分别为25例和20例.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与生后第5天血浆FIB与AT-Ⅲ活性处于较低水平,且胎龄<34周和34 ~ 36周早产儿HDCP组均低于非HDCP组.胎龄<34周早产儿HDCP组比非HDCP组:24 h:(1.06&#177;0.46) g/L比(1.53&#177;0.84) g/L,32.9%&#177;11.0%比38.2% &#177;11.6%;5 d:(1.34&#177;0.36)g/L比(1.68&#177;0.32)g/L,35.8% &#177;12.1%比42.4%&#177;10.0%.胎龄34 ~ 36周早产儿HDCP组比非HDCP组:24 h:(1.13 &#177;0.21)g/L比(1.21&#177;0.33)g/L,31.2% &#177;8.0%比40.7%&#177;7.9%;5 d:(1.43 &#177;0.36)g/L比(1.71&#177;0.42) g/L,34.2%&#177;6.5%比44.1%&#177;9.4%,P均<0.05.结论 通过动态监测早产儿出生后血浆FIB与AT-Ⅲ活性水平,有利于预防早产儿出血症,但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 张小莉刘鹏王菊霞杨星星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 早产儿早期纤维蛋白原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动态观察
- 目的 测定不同胎龄及母亲妊娠期有无合并妊高症的早产儿生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变化,观察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51例,34~37周的早产儿45例,结合母亲妊娠期有无合并妊高症,分为母...
- 张小莉刘鹏
- 血清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水平与不同胎龄早产儿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 2013年
- 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Chemefin),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代表储备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在人体糖脂代谢及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早产儿chemefin水平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chemefin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其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 王艳芬刘鹏
- 关键词:视黄酸受体早产儿胎龄血清蛋白2
- 极低体重早产儿早期胃肠内喂养方法的改进与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2种不同喂养方法的耐受情况。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h开始维持在2h。观察组亦采取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h开始维持在3h。结果:观察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胎便排尽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NEC、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胆汁淤积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变喂养方法有助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尽快建立肠道营养,值得进一步探索。
- 刘鹏王丽张小莉王艳芬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