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丹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压豆
  • 2篇耳穴
  • 2篇耳穴压豆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 1篇蛋白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按摩
  • 1篇穴位按摩治疗
  • 1篇诊疗思路
  • 1篇治疗便秘
  • 1篇生活质量
  • 1篇鼠肺
  • 1篇体质量
  • 1篇体质量指数
  • 1篇清金化痰汤
  • 1篇中西医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弹...

机构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赵丹
  • 2篇杜宏波
  • 2篇李瑛
  • 1篇张前
  • 1篇杨先照
  • 1篇冯淬灵
  • 1篇李春盈
  • 1篇王骏
  • 1篇赫伟丽
  • 1篇李萌
  • 1篇冯枫
  • 1篇司娜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升病毒性肝炎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也是西医内科学与传染病学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由于其内容庞杂,典型患者接触机会较少,学生难以理解,给临床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而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强调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建构主义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取得一定效果。文章以病毒性肝炎为例,将学习作为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探索建构主义在传染病、西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以期为中医院校传染病、西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提供新思路。
李悦张卓然邓金燕赵丹杨先照赫伟丽杜宏波
关键词:构建主义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教学教学设计
耳穴压豆治疗便秘69例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便秘患者,使用耳穴压豆治疗1个疗程,每个疗程3天,分别记录治疗一个疗程后排便情况,治疗后随访1周.结果:虚秘患者32例,实秘患者37例,显效25例,有效22例,好转19例...
宫朝玲李瑛赵丹
关键词:便秘耳穴压豆疗法生活质量
清金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探讨清金化痰汤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金化痰汤组与克拉霉素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和烟熏复合法建立COPD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清金化痰汤、克拉霉素灌胃,连续30 d。实验第31日,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每组随机选取6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表皮生长因子(EGFR)、黏蛋白5AC(MUC5AC)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E、MUC5AC m RNA表达较正常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清金化痰汤组、克拉霉素组NE、MUC5AC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清金化痰汤组NE、MUC5AC m RNA表达较克拉霉素组显著降低;清金化痰汤组EGFR m 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清金化痰汤通过调节NE/EGFR/MUC5AC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
冯淬灵司娜王骏李春盈赵丹冯枫张前
关键词:清金化痰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黏蛋白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治疗功能性胃脘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对功能性胃脘痛的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标准62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西医治疗同时加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3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效率实验组为93.3%,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疗效指数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及穴位按摩对功能性胃脘痛患者护理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且不良反应少。
郭建荣李萌李瑛赵丹
关键词: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下垂中西医临床特征初探与诊疗思路讨论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基于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初步探讨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特征、疾病预测因素、临床分型、证型分布特点及中西医治疗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通过造影剂辅助胃显影进行胃下垂筛查的序列患者资料。采集关键信息,建立数据库。围绕临床特征、疾病预测因素、临床分型、证候分布特点等4个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索到患者112例,纳入103例,其中胃下垂患者69例,无胃下垂患者34例。(1)临床特征方面。与无胃下垂组相比,胃下垂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更低,病程及确诊时间长。(2)疾病预测因素方面。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BMI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该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其中BMI低于18.04 kg/m2是最佳临床诊断切点,预测敏感度87%,特异度76.5%;BMI低于19 kg/m2是最佳筛查启动点,其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38%。(3)临床分型研究方面。经典胃下垂组与临界胃下垂组症状相似,但后者平均年龄更轻,BMI更高,胃下垂程度更轻。(4)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方面。脾胃湿热证多见,气虚及气滞是最常见证素。结论BMI可作为胃下垂筛查、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核心指标;临界胃下垂应视为该病的早期阶段和最重要干预阶段;脾虚胃滞或为胃下垂的核心病机;胃下垂应围绕营养管理、症状控制及精神疏导进行综合管理。
杜泽姗李悦贺俊芝皮珊珊赵丹杜宏波
关键词:胃下垂体质量指数辨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