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全兴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消化内科
  • 3篇内科
  • 3篇溃疡
  • 2篇电机
  • 2篇食管
  • 2篇驱动电机
  • 2篇微型电机
  • 2篇微型驱动电机
  • 2篇胃腔
  • 2篇内科临床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C系统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胶质母...
  • 1篇信号

机构

  • 7篇河南大学
  • 3篇淮河医院

作者

  • 10篇葛全兴
  • 4篇林旭红
  • 3篇魏丹丹
  • 2篇解淑萍
  • 2篇杨瑞林
  • 2篇侯洪涛
  • 2篇孙金平
  • 2篇孙新房
  • 1篇陈宝平
  • 1篇张宇
  • 1篇任学群
  • 1篇任争
  • 1篇时军
  • 1篇白春洋
  • 1篇李科
  • 1篇王斌
  • 1篇杨素霞
  • 1篇秦长江
  • 1篇刘志军
  • 1篇王慧超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理学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 的不同,将4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n=24)与对照组(单纯XELOX化疗方案,n=24).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研究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卡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XELOX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汤,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解淑萍王雪艳葛全兴康玉华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中西医结合
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估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76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于2015年02月~2017年01月间进入本院消化内科,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试验组(n=39例,施以四联疗法),参照组(n=37例,施以三联疗法),治疗一疗程后同时观察、比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不同疗法救治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87%(37/39),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2.31%(36/39);均比参照组治疗有效率78.38%(29/37)、幽门螺杆菌清除率78.38%(29/37)高(P<0.05);试验组1例溃疡复发,参照组6例溃疡复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病例展开四联疗法救治,可在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提升幽门螺杆菌清除的几率,缓解其病痛,其临床实践价值优越,建议推荐。
孙新房孙金平侯洪涛李科葛全兴
关键词:四联疗法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ERCP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40例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ERCP进行诊断与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花自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诊断准确率中,实验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92.15%,远高于对照组的71.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中,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率,改善患者各项预后指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孙新房孙金平侯洪涛李科葛全兴
关键词:烧伤
VEGFR2促进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VEGFR2促进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19例新鲜分离的人脑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标本进行组织分离、细胞培养,然后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后进行BALB/c(nu/nu)小鼠成瘤实验,并获得神经胶质细胞瘤样本(T556, T1966, T4121, T3691)。分别对分离的人GBM细胞和异种移植神经胶质细胞瘤样本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CD133干细胞分选及VEGFR2、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等分析、检测。[结果]CD133^+细胞表面VEGFR2的表达与CD133^-对照组相比富集(CD133^+阳性率19.6%而CD133^-对照的阳性率为4.7%;P<0.001 7);表面VEGFR2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不同,从1.4%到25.9%(平均13.8±8.3%)不等。对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GBM细胞表面及细胞浆均有分布VEGFR2,而胞浆VEGFR2则较为显著。对人GBM活检冰冻切片进行的免疫荧光染色证实VEGFR2细胞群聚集靠近血管结构;进一步对标本进行免疫荧光定位、免疫共沉淀和细胞表面蛋白生物素化实验发现VEGFE、VEGFR2和NRP1及磷酸化p-VEGFR2和增值标记蛋白Neuropilin-1在恶性脑胶质瘤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及脑小血管周围的差异表达。[结论]VEGFR2优先表达于CD133人胶质瘤干细胞(GSC)的细胞表面及恶性脑胶质瘤病灶小血管周围,其增殖、生长能力和致瘤性,可能部分依赖于通过VEGFR2-Neuropilin-1 (NRP1)的信号传递,可能在GBM的增殖和生长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葛全兴刘志军郭双磊陈小兵霍俊峰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包括:下端为封闭端的透明管、高清摄像头、第一微型电机、固定板、钢丝、导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块、滑槽、壳体、第二微型驱动电机、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高清摄像头...
林旭红葛全兴王慧超魏丹丹杨静楠代志峰杨瑞林
ApoE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出现个体性差异中的作用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诊断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62例,于淮河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分析其ApoE基因多态性。选取ApoE基因型E3/3、E3/4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比色法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直接清除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比浊法检测脂蛋白a,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ApoE基因表达。结果在6种ApoE基因型中,E3/4及E3/3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0.6%(294例)及59.1%(569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poE基因型E3/3、E3/4组患者TC、LDL-C、HDL-C、TG、脂蛋白a变化率分别为-(23.0±4.7)%比-(12.0±3.1)%(P〈0.001)、-(33.0±4.8)%比-(20.0±3.9)%(P〈0.001)、(18.0±3.8)%比(6.0±2.6)%(P〈0.001)、-(23.0±3.9)%比-(13.0±2.7)%(P〈0.001)、-(21.5±4.5)%比-(20.9±4.0)%(P=0.054)。ApoE基因表达E3/4和E3/3组均有下调,E3/3组下调多于E3/4组(P〈0.05)。结论ApoE基因型E3/3的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脂水平及ApoE基因表达的下调程度均高于E3/4型患者。
张宇魏丹丹元荣荣葛全兴陈芳杨素霞陈宝平时军
关键词:高脂血症载脂蛋白E阿托伐他汀
一种用于胃溃疡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胃溃疡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治疗胃溃疡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欠佳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溃疡药物组合物,其由富马酸沃诺拉赞和梓醇组成。两种药物活性组分在治疗...
葛全兴林旭红王传秀
文献传递
一种消化内科用临床治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临床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治疗装置的承载板固定在可伸缩支撑板上,熏蒸罐设在承载板上,罩体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罩体的底端设有安装板,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和多个环形熏蒸管均...
葛全兴秦长江林旭红任争孙金平侯洪涛李科孙新房司要然解淑萍丁春生
文献传递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包括:下端为封闭端的透明管、高清摄像头、第一微型电机、固定板、钢丝、导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块、滑槽、壳体、第二微型驱动电机、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高清摄像头...
葛全兴王慧超杨静楠代志峰杨瑞林
文献传递
蛋白C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e colitis,UC)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蛋白C(protein C,PC)系统在UC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1)体内实验:采用饮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小鼠UC模型,造模后1周观察体重、结肠长度、脾重变化,并进行大体积分、组织学积分,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平滑肌组织巨噬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微血管循环,免疫比浊法观察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2)体外实验: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分离、培养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TNF-α、IL-6刺激后,检测其PC、PS、激活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活性及EPCR、TM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结肠缩短(P<0.05),伴脾重增加(P<0.05),结肠组织学积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活体显微镜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大大升高(P<0.01),同时,血浆PC、PS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肠组织EPCR表达下调(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结肠炎症程度与PC活性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SS小鼠结肠组织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APC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表达EPCR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UC时PC系统被抑制,其可能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PC系统。提高PC系统水平可能是治疗UC的新策略。
林旭红王慧超魏丹丹王斌葛全兴白春洋王亚强任学群
关键词:蛋白C系统溃疡性结肠炎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