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

作品数:17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Z24
  • 8篇蛋白
  • 8篇蛋白质
  • 8篇蛋白质组
  • 8篇蛋白质组学
  • 8篇毒性
  • 8篇肝毒
  • 8篇肝毒性
  • 8篇白质
  • 6篇染毒
  • 5篇蛋白质组学分...
  • 5篇血浆
  • 5篇血浆蛋白质
  • 5篇血浆蛋白质组
  • 5篇染毒大鼠
  • 3篇蛋白质表达
  • 3篇电泳
  • 3篇双向电泳
  • 3篇肝脏
  • 2篇鼠肝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14篇王莹
  • 7篇王全军
  • 5篇廖明阳
  • 5篇吴纯启
  • 4篇袁本利
  • 4篇董延生
  • 3篇高显会
  • 3篇余寿忠
  • 2篇张国毅
  • 2篇赵毅民
  • 2篇王良君
  • 1篇程晓萍
  • 1篇齐春会
  • 1篇张庆建
  • 1篇张永祥
  • 1篇杨明
  • 1篇乔善义
  • 1篇马华智
  • 1篇王博涵
  • 1篇张起凤

传媒

  • 3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2008年(...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24经口染毒大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通过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 Z24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线索。方法 Wistar 大鼠经口给予0、50、100和200mg/kg Z24 5d 后取血和肝组织,进行血浆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王莹王全军董延生袁本利马华智吴纯启廖明阳
关键词:血浆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肝毒性Z24
文献传递
Z24经口染毒大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通过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Z24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线索。方法:Wistar大鼠经口给予0、50、100和200mg/kg Z245d后取血和肝组织,进行血浆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双...
王莹王全军董延生袁本利马华智吴纯启廖明阳
关键词:血浆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肝毒性Z24
文献传递
Z24经口染毒大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通过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Z24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线索。方法:Wistar大鼠经口给予0、50、100和200mg/kg Z24.5d后取血和肝组织,进行血浆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
王莹王全军董延生袁本利马华智吴纯启廖明阳
关键词:血浆蛋白质组肝毒性抗肿瘤化合物
文献传递
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被引量:50
2001年
目的 :综述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系统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 10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黄酮对神经系统作用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结果 :总结了黄酮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活性 ,其中以抗抑郁和抗焦虑等精神调节活性为主。结论 :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其作用机理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途径 ,这些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黄酮化合物作为高效低毒的神经类药物的前景十分广阔。
张庆建赵毅民杨明王莹
关键词:黄酮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活性抗抑郁抗焦虑
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易患性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易患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1945—2013年)、Medline(1966—2013年)、EMBase(1980—2013年)、CINAHL(1982—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和中国知网(1915—2013年)。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价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易患性的关联。结果共纳入8篇队列研究文献,包括2 29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会增加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TT与CC:OR=2.75,95%CI(1.35,5.59),P=0.005;CT+TT与CC:OR=1.39,95%CI(1.09,1.78),P=0.008;TT与CC+CT:OR=2.52,95%CI(1.25,5.09),P=0.010〕。根据不同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发现,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亚洲人群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易患性相关〔TT与CC:OR=3.38,95%CI(1.11,10.28),P=0.032;CT+TT与CC:OR=1.44,95%CI(1.05,1.97),P=0.022〕;但在非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未发现关联(P>0.05)。结论 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可能会增加亚洲人群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易患性。
高显会张国毅王莹张慧影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血液透析META分析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Z24对大鼠给药肝脏蛋白质表达的改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2-DE-MAIDI-TOF MS/MS技术研究Z24对大鼠给药肝脏蛋白质表达的改变,探索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每组6只,以不同剂量Z24(0、50、100和200mg/(kg.d))连续5d灌胃给药后处死动物,一部分做病理检查,一部分用于蛋白质组分析。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Image Master 2D Platinum5.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确定发生表达变化的差异蛋白点(P<0.05),选取分离好且呈一定剂量关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MS/MS-MS方法获取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和序列信息,在IPI-RATv3.23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以C.I.%>95%作为判断依据鉴定差异蛋白,检索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Z24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血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mg/kg组ALP、Tch含量升高(P<0.05),100mg/kg组ALP、TG和Tch含量升高(P<0.05),200mg/kg组ALT、AST、ALP、AL、TBI、TG和Tch含量升高(P<0.05);AST、ALP、TBI和Tch含量变化呈剂量-效应关系。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动物肝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变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剂量下Z24已引起了大鼠肝损伤。2-D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mg/kg组分别有101、115和139个蛋白点发生明显的表达改变(P<0.05),其中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有28个,50、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有29个;对其中的31个差异点进行了质谱分析,共鉴定出22种蛋白,其中下调的有烯醇基辅酶A水解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α链、甘油-3-磷酸脱氢酶1、支链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3-α-羟化类固醇脱氢酶、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ATP合酶D链、醛脱氢酶和硒结合蛋白2等,上调的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结论支链酮酸脱氢酶E1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是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成分,参与糖有氧氧化;烯醇基辅酶A水解酶参与�
王莹王全军吴纯启董延生余寿忠袁本利廖明阳
关键词:Z24肝毒性蛋白质组学
锦州市2所小学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
2010年
程晓萍邹晓莉王良君王莹高显会张国毅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饮食习惯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Z24对大鼠给药肝脏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目的利用2-DE-MAIDI-TOF MS/MS 技术研究 Z24对大鼠给药肝脏蛋白质表达的改变,探索 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 Wistar 大鼠,每组6只,以不同剂量 Z24(0、50、100和200 ...
王莹王全军吴纯启董延生余寿忠袁本利廖明阳
关键词:Z24肝毒性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黄芪中一种新葡聚糖的分离纯化与化学结构研究被引量:43
2001年
目的 从中药黄芪中提取免疫活性多糖并研究其化学结构。方法 用乙醇分级沉淀、脱蛋白、CTAB选择性沉淀、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柱层析的方法从黄芪水提物提取均一多糖 ;运用凝胶过滤法确定多糖的均一性和分子量 ;运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Sm ith降解、IR及 1 3 CNMR等方法研究多糖的结构。结果 得到均一多糖A2 Nb。其平均分子量为 36 0 0 0 0 ,由 D-葡萄糖组成 ,主要连接方式为 α- D- (1→ 4) - Glc,在每 2 5个葡萄糖中有一个 6 -O位上的分枝。结论 从黄芪中首次分离到具有促脾细胞增殖作用的高分子量葡聚糖 A2 Nb。
王莹赵毅民张起凤乔善义齐春会张永祥
关键词:多糖葡聚糖中药分离纯化化学结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Z24对大鼠给药血浆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2007年
目的利用2-DE-MAIDI-TOFMS/MS技术研究Z24对Wistar大鼠连续5d灌胃给药血浆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每组6只,每天以不同剂量的Z24(0、50、100和200mg/kg),麻醉动物后取血,分离血浆,一部分用于生化指标检测,一部分用于血浆蛋白质组分析,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2-DE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利用ImageMaster2DPlatinum5.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确定发生表达变化的差异蛋白点(P<0.05),选取分离好且呈一定剂量关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MS/MS-MS方法获取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和序列信息,在IPI-RATv3.23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以C.I.%>95%作为判断依据鉴定差异蛋白,检索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分析Z24对大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血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mg/kg组ALP、Tch含量升高(P<0.05),100mg/kg组ALP、TG、Tch含量升高(P<0.05),200mg/kg组ALT、AST、ALP、AL、TBI、TG和Tch含量升高(P<0.05);AST、ALP、TBI和Tch含量变化呈剂量-效应关系。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动物肝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变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剂量下Z24已引起了大鼠肝损伤。2-D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mg/kg组分别有90、111和160个蛋白点发生明显的表达改变(P<0.05),其中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蛋白点有34个,50、100和200mg/kg组同时改变的蛋白点有38个;对其中的29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分析,有16个蛋白点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相应蛋白,去冗余后包括11种蛋白,包括表达上调的载脂蛋白E、精氨琥珀酸合成酶、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前体、丛生蛋白前体、触珠蛋白、肌动蛋白前体以及表达下调的胎球蛋白等。结论载脂蛋白E表达上调提示脂类代谢出现紊乱,丛生蛋白与细�
王全军王莹吴纯启董延生余寿忠袁本利廖明阳
关键词:Z24肝毒性血浆蛋白质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