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应根据股骨距-髓腔比率选择股骨假体被引量:16
- 2015年
- 背景: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手术难点多,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且远期效果不佳。目的:探索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患者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1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初次置换生物型假体,6例行半髋置换使用柱形翻修直柄生物型假体。结果与结论:置换后获3-24个月随访。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与置换前相比明显上升。置换后X射线片显示股骨柄生物充填固定良好,置换后3个月X射线片上均获骨性固定。说明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置换的外科治疗方法,而根据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距-髓腔比率选择股骨假体类型及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更有效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 朱旭日孙光权刘锌陈国庆杜斌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假体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假体选择
- 五皮饮联合甘露醇对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分析
- 2022年
- 分析肢体肿胀患者(胫腓骨骨折术后所致)接受五皮饮+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淮安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肢体肿胀患者(胫腓骨骨折术后所致)进行五皮饮+甘露醇治疗效果研究,采用中心数字随机法将肢体肿胀患者分为甲组(31例,甘露醇)与乙组(31例,五皮饮+甘露醇),研究指标为总体治疗效果、病情恢复情况、症状缓解时间、用药安全、生活质量、疼痛指数。结果:治疗后,乙组肢体肿胀患者治疗效果高于甲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肢体肿胀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好于甲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肢体肿胀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快于甲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肢体肿胀患者用药安全与甲组肢体肿胀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肢体肿胀患者生活质量高于甲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肢体肿胀患者疼痛指数低于甲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结论:肢体肿胀患者(胫腓骨骨折术后所致)接受五皮饮+甘露醇治疗方案后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肿胀情况,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 倪强陈国庆刘平
- 关键词:肢体肿胀甘露醇五皮饮甘露醇胫腓骨骨折术后
- 髓芯减压异体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
- 目的:比较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11至2013-11诊治的30例(40髋)ARCOIIB-ⅢA期股骨头坏死,随机分成A、B组...
- 杜斌孙光权朱旭日刘锌陈国庆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牵引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2组均1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TNF-α]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35/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JOA腰椎功能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腰椎功能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1β、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β、IL-6、IL-17、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LDH,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 梁世晅陈国庆邵亚楠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中药疗法熏洗牵引术
- 右归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右归饮诱导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探究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右归饮组、激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8只。右归饮组及激素对照组使用马血清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制作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开始4周后(第5周起)右归饮组予右归饮汤剂,每日10ml/kg灌胃,激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均使用生理盐水,每日10ml/kg灌胃。每2周留取血液样本测定各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各组兔自第1次注射马血清(空白对照组为生理盐水)起分别于第10、14、18周末以过量麻醉方法处死各2只,行HE染色对照观察股骨头软骨下骨各细胞形态及空骨陷窝数目,同时分离纯化各组兔股骨髓腔内间充质干细胞,行MTT、ALP定量对比各组间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能力。结果与激素对照组相比,各时间段右归饮组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空骨陷窝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而骨小梁数目明显较多(P<0.05),MTT法显示右归饮明显增强兔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P<0.05),ALP定量显示右归饮组与激素对照组相比明显具有更强的促成骨反应(P<0.05)。结论右归饮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近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活性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显著降低该模型的血脂含量。
- 刘锌杜斌孙光权陈国庆曹良权顾磊刘兵
- 关键词:右归饮间充质干细胞
- 带股外侧肌蒂大转子骨瓣移植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
-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带股外侧肌蒂大转子骨瓣移植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与单纯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保髋临床疗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临床依据,提高保髋手术的成功率。 方法: ...
- 陈国庆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补肾活血汤保髋手术
-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回顾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江苏省中医院在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4例,分为PFNA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各22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4~36个月(25.5±5.5)个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1.6±8.8)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为(409.1±81.1)m 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42.7±6.9)d,平均住院时间(13.3±2.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人工股骨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45.1±5.8)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400.0±83.1)m 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5±0.9)d,平均住院时间(13.6±2.1)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例,差0例,优良率100%。手术时间及平均负重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生物型加长柄的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手术时间、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 孙光权沈计荣姚晨束昊刘锌陈国庆杜斌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高龄
- 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被引量:30
- 2015年
- 目的比较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11—2013-11诊治的30例(40髋)ARCOⅡB~ⅢA期股骨头坏死,随机分成A、B组,A组采用微创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B组采用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比较2组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A组(2.40±1.20)分,B组(4.30±1.50)分,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30例(40髋)均获得随访8~4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RCO分期中ⅡB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C、ⅢA期患者由于样本数量较少,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好,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 朱旭日杜斌孙光权刘锌陈国庆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创
- 小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PRP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经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小针刀治疗后其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经关节腔注射PRP治疗)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量表评分、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骨代谢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水平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较对照组更低(P<0.05)。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PRP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可能与有效调节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有关。
- 陶靖文肖兴雷刘尚仑陈国庆曹辰
- 关键词:小针刀血液流变学骨代谢
- 智能化小夹板及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智能化小夹板及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病人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智能化小夹板联合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复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关节功能(DASH评分)、疼痛情况(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手腕掌屈、桡偏、尺偏、背伸、旋前和旋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后治疗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ASH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H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DASH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掌屈、桡偏、尺偏、背伸、旋前、旋后等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00%(4/20)高于治疗组5.00%(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病人治疗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智能化小夹板联合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在复位情况、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和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单独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
- 肖兴雷刘尚仑曹辰陈国庆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