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剑锋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肾脏
  • 3篇肾脏替代
  • 3篇肾脏替代治疗
  • 3篇连续性
  • 3篇连续性肾脏替...
  • 3篇连续性肾脏替...
  • 2篇咬伤
  • 2篇蛇咬伤
  • 2篇护理
  • 2篇急诊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灌流联合
  • 1篇血液净化
  • 1篇眼镜蛇
  • 1篇眼镜蛇咬伤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技能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剑锋
  • 5篇苏湘芬
  • 2篇关文洁
  • 1篇梁庆
  • 1篇张树增
  • 1篇曾量波
  • 1篇梁子敬
  • 1篇蒋敏
  • 1篇李婷
  • 1篇林俊敏
  • 1篇刘荣

传媒

  • 2篇蛇志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CRRT患者3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分析急诊CRRT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生化及临床指标变化、CRRT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共24例,总有效率为80%(24/30),其中13例蝰蛇咬伤患者的有效率为100%。CRRT治疗72 h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与CRR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并发症发生率为10%,包括出血1例、导管堵塞2例,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论:在急诊科急危重症CRRT患者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成功救治危重病患者,改善患者预后。
苏湘芬刘荣关文洁李剑锋张树增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
就诊时间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临床转归影响的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咬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并探讨就诊时间(从蛇咬伤到入院的时间)与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83例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时间≤4 h的患者90例,B组为入院时间>4 h的患者9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毒程度、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植皮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患者蛇伤中毒程度、MODS发生率、植皮率均低于B组(均P<0.05),但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中毒程度可能与就诊时间相关;患者在被咬伤后4 h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预后更佳。
杨颜聪郑咏曾量波钟智成蒋敏李剑锋林俊敏梁庆梁子敬
关键词:中华眼镜蛇流行病学预后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蝰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蝰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7例蝰蛇咬伤致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基础上的护理对策,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INR、APTT)、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和EICU住院时间。结果蝰蛇咬伤患者经过HP联合CRRT治疗后,血小板由(69.3±27.6)×10^(9)/L上升至(80.6±28.5)×10^(9)/L、纤维蛋白原由(1.7±0.4)g/L上升至(2.5±0.5)g/L;血尿素氮由(30.1±5.7)mmol/L下降至(12.4±3.8)mmol/L、血肌酐由(318.2±41.5)mmol/L下降至(149.4±28.6)mmol/L,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7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00%,EICU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 d。结论蝰蛇咬伤患者易发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AKI等并发症,HP联合CRRT治疗蝰蛇咬伤致AKI的疗效确切,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保证。
陈育君聂岸柳苏湘芬李剑锋
关键词:蝰蛇咬伤血液灌流肾脏替代治疗
医护联合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血液净化非计划下机率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非计划下机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医护联合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管理急诊科监护室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确立了“医护联合降低急诊血液净化非计划下机率”的活动主题,设定活动目标为降低非计划下机率至7.49%,解析原因并制定实施对策。选择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急诊科监护室内行CBP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月1日-2020年7月1日期间急诊科监护室内行CBP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下机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监护室内行CBP治疗患者非计划下机率从13.96%降低至7.05%(P<0.05)。结论:通过医护联合实施品管圈可明显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非计划下机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
吴妙珠苏湘芬李剑锋聂岸柳李婷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净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跨膜压与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跨膜压(TMP)变化与体外循环凝血的关系,确定凝血发生前TMP的预警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行CRRT治疗的50例患者共计473例次治疗的数据,根据其是否发生凝血分为未凝血组(n=398例次)和凝血组(n=75例次),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CRRT前24 h内的血常规、凝血指标、血钙水平、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方式、血流速和TMP等。采用单界点P值最小法寻找TMP的最佳分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TMP与体外循环凝血的关系,同时运用寿命表法估计CRRT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概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在473例次CRRT治疗中,发生体外循环凝血75例次(15.9%),主要发生在治疗的第3~15 h。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下机前1 h的TMP是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预测因素[HR=1.011,95%CI(1.007,1.015),P<0.001];以TMP 86 mmHg(1 mmHg≈0.133 kPa)为分界点再次拟合模型,下机前1 h TMP>86 mmHg是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预测因素[HR=9.597,95%CI(5.166,17.829),P<0.001]。结论 TMP升高是CRRT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预测因素。当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TMP持续升高,尤其是升高至86 mmHg以上时,应警惕体外循环凝血的发生。
苏湘芬李剑锋聂岸柳余丽梅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凝血护理
EICU护士CRRT知识技能影响因素及培训对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EICU护士CRRT知识技能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EICU护士CRRT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RRT知识技能量表,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EICU 34名具有CRRT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EICU护士CRRT理论知识得分为(74.04±12.30),操作技能得分为(78.64±17.4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层级(B=1.434,P=0.004)是理论知识得分的正向预测因子;同时,护理层级(B=23.021,P=0.008)也是操作技能水平的预测因子。结论:发挥高层级护士的优势,并采取多元化学习方式,是提高低层级护士CRRT知识技能的关键。
陈育君苏湘芬聂岸柳关文洁李剑锋
关键词:CRR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