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中医杨霓芝教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总结
- 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归纳杨霓芝教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渊源和辨证论治经验。
- 王文凤金晓杨霓芝
-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慢性肾炎名医经验
- 中医药防治心衰的疗效评价及思考
- 目的:本文阐述了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疗效评价现状及趋势,探讨了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探索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思路,使疗效评价立足于中...
- 金晓
-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效指标
- 文献传递
- 吴焕林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被引量:19
- 2019年
- 吴焕林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岭南邓氏内科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焕林教授一直从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教、研工作,在邓老'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心脾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调脾护心法'并运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同时还师从全国名中医、薄氏腹针发明人薄智云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针药结合,善用腹针配合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1]。
- 金晓徐丹苹吴焕林
- 关键词:慢性心衰从脾胃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 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肾病药对应用经验撷菁被引量:9
- 2015年
- 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肾内科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肾内科疾病中医诊断治疗方面造诣颇深。杨教授在临证中提出了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临床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杨教授常运用一些中药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金晓王文凤杨霓芝
- 关键词:慢性肾病益气活血化瘀内科临床用药经验辨证用药
- 从“百病皆痰”探讨痰浊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18
- 2019年
- 痰浊致病广泛,痰邪既作为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又作为病理产物,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证型转变及治疗的整个过程。痰浊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以及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临证诊疗中,化痰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 金晓徐丹苹吴焕林
- 关键词:冠心病痰证病机
- 肾炎康复片联合ARB类降压药治疗慢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 目的:评价肾炎康复片联合ARB类降压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GFANG、VIP数据库中关于肾炎康复...
- 金晓潘建科王文凤
- 关键词:慢性肾炎肾炎康复片安全性评价
- 文献传递
- 吴焕林运用岭南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举隅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和总结吴焕林教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运用岭南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吴焕林教授在临证吴焕林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岭南药物。结果:燥湿化痰用陈皮、橘红,益气扶正用五指毛桃,芳香化湿用广藿香、春砂仁,补肾助阳用补骨脂、杜仲、益智仁,滋补心阴用玉竹、有瓜石斛,收敛止汗用糯稻根。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吴焕林教授在岭南药物的运用上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经验。
- 金晓徐丹苹陈小光吴焕林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经验研究
-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杨霓芝教授对慢性肾衰病因和病机的认识,同时运用中医辅助传承软件着重探讨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特点、处方规律,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从而使得名老中医经验被更...
- 金晓
- 关键词:慢性肾衰中药治疗处方规律数据挖掘
- 杨霓芝教授运用加味二至丸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4
- 2015年
- 二至丸出自清·汪昂的《医方解集》。其原文曰"二至丸,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也"[1]。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分为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起病过程缓慢,病情迁延,在病机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 金晓王文凤
- 关键词:二至丸肾脏病患者先天禀赋虚实夹杂肾阴
- 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基因组学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以广东地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益气活血化痰法为切入点,评估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临...
- 金晓
- 关键词:冠脉临界病变基因组学脂质代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