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学校文化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学理解读与评估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学校文化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导航仪,它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构成,具有价值属性、操作性、关怀性和系统性特征,源于教育向善的价值属性、国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定义的学理基础;其现实依据是以点带面、以培带评、以建促改的工作原则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三大问题: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指标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操作指南。《指标体系》的评估应用包括配套应用、过程应用和结果应用。
- 张东娇张凤华
- 关键词:学校文化
- 立德树人,为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 2017年
-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同时附有“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本期,我们特邀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对《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 张凤华
- 关键词:立德树人养成教育青少年
- 价值引领 文化立校——记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
- 2016年
- 北京市教委引领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历时3年,实现了创建500所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的目标,初步形成了政策引导、价值引领、标准规范、机制保障的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和创建模式,有效促进了北京市中小学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政策引导,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密切结合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 张凤华
-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教育综合改革育人目标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 深化认识 把握要义 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被引量:1
- 2019年
- 北京市教委为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自2018年至2020年,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精神,分三批实现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验收。从2019年第4期开始,本刊联合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聚焦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主题,梳理各区教委推进要点,凝练优秀学校典型实践案例,以专家理论引领、区域推进举措、学校案例的呈现方式进行深度持续报道。
- 张凤华
- 关键词:办学
- 转变育人方式 提高教育质量
- 2011年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发展新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
- 张凤华
- 关键词:教育质量育人方式科学发展观《规划纲要》教育改革
- 北京市小学学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2013年
- 2012年6月-11月,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对全市小学学校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北京市小学文化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学校的兴起、发展体现时代变化和政策变迁,呈现多形态特色,发展不平衡。北京市小学学校文化发展在历史积淀、资源优势、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制度建设、学校核心价值观与办学理念的有机结合、项层设计、利益主体对学校文化参与度和认同度方面存在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对北京市小学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 张凤华张祥兰
- 关键词:百年老校学校文化品牌学校核心价值观
- 聚焦学生实际获得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被引量:2
- 2017年
- 2014年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下’北京市基础教育展开了大力度、深层次、高频度、全方位的综合改革。改革始终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强化政府统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以高校支持中小学建设、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四个项目为重要支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努力办好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
- 张凤华向姣姣
- 关键词:基础教育发展择校问题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资源供给词汇水平自我发展意识
- 试析转变教育方式与提高教育质量被引量:1
- 2012年
- 当前,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转变育人方式。育人方式的转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第二,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突出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第三,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增强民主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第四,转变教育评价方式,体现激励性,注重全面评价。
- 张凤华
- 关键词:教育质量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 深化综合改革 科学系统减负 提高育人质量——记北京市减负“八项规定”实施一周年
- 2014年
- 自2010年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北京市教委加大了减负力度,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扎实推进工作。2011年,经过广泛调研,掌握了学生负担真实状况。2012年,重点开展了项目实验,挖掘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2013年,进一步明确了"育人为本,科学减负,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内外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抓住减负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减负的有效策略和途径。2013年2月19日。
- 张凤华
- 关键词:育人质量教育改革立德树人
- 学校文化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与思考——基于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研制《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共有四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4个"学校文化建设要素"及相应的"学校文化观测点"。从《指标体系》中提炼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八个问题: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完整性,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办学实践体系的一致性,学校文化建设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协调性,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学校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适切性和独特性,学校文化建设过程的参与性和成果的共享性。
- 张凤华张东娇
-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