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芝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8年回顾与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严重出血 ,特别是颅内出血 ,预后凶险 ,如治疗不及时 ,不仅病死率高 ,而且存活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临床特点及如何防治。方法 从 1 996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8年间大连市儿童医院共救治 1 1 9例患儿 ,现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早期住院治疗应用维生素K1者 ,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的时间短、易治愈。本组 6 1例治愈 (占 51 2 % ) ;因经济困难好转4 0例 (占 33 6 % ) ,放弃治疗 1 1例 (占 9 3% )。因发病时间长、就诊时间晚 ,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 7例 (占 5 9% )。结论 本病病因是维生素K缺乏 ,母乳喂养易发生本病。慢性腹泻、维生素K依赖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当体内凝血酶原减低时 ,可见出血倾向 ,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如果早期就医、确诊 ,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早期预防 ,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各注射 1次维生素K11~ 3mg效果最佳 ,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 刘吉顺石晓旭丁桂芝
- 关键词:颅内出血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治愈维生素K1经济困难
-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 李爱萍朱慧芬徐惠君李淑华董海燕丁桂芝蒋寒青付晓丽孔庆友康白
- 关键词:抗生素肠道菌群菌群失调
- 围产期窒息致脑损伤临床与CT表现:附54例报告被引量:7
- 1995年
- 新生儿脑损伤主要由围产期窒息所致,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脑损伤引起的两种颅内病变,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两者常伴随发生,其发病机理亦相互联系。本文对54例窒息后脑损伤病例临床与CT结果分析如下。
- 徐玲李淑华丁桂芝郭晓岚
- 关键词:围产期窒息脑损伤CT检查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 2004年
- 牟月荣丁桂芝杨光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
- 新生儿呕吐10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了解 9年来该院新生儿呕吐病因及转归。方法 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结果 新生儿呕吐 10 10例(内科 6 6 2 6 % ,外科 33 73% ) ,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 9 2 4 %。生后 2 4h内发病的内科疾病是外科疾病的 2 87倍 ,以咽下综合征和食道闭锁居首 ;1周内发病多为颅内出血、幽门痉挛、吸入性肺炎和消化道畸形 ;2周左右发病以肥厚性幽门狭窄为主。死亡 2 6例 ,内科 9例 ,外科 17例 (均为消化道畸形 )。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丁桂芝李建民姜淑琴李敏
-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诊治
- 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 本文总结作者10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并随访1~2岁的预后转归.
- 尹晶文孙淑娟丁桂芝
- 关键词:缺血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疗效分析新生儿
- 文献传递
- 住院新生儿109例死因分析(附59例尸检报告)被引量:2
- 2000年
- 丁桂芝邵晓梅
- 关键词:新生儿死因病死率
- 先天性白血病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丁桂芝杨光牟月荣
- 关键词:先天性白血病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