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敏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及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γδT等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观察急性及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后γδT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布鲁菌病患者159例,其中急性期患者122例,亚急性期患者37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γδT、CD4+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检测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及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布鲁菌病急性期组患者治疗前γδT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4.0/μL、780.5/μL和774.0/μL,亚急性期组分别为76.0/μL、887.0/μL和890.0/μ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9.0/μL、772.5/μL和592.5/μL.急性期组γδT细胞(U=114.5,P=0.001)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U=1 185.5,P=0.00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亚急性期组γδT细胞(U=359.0,P=0.013)、CD4+T淋巴细胞(U=325.5,P=0.00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U=316.5,P=0.003)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亚急性期组CD4+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急性期组(U=1 619.0,P=0.009).完成6周治疗的急性期患者31例,亚急性期患者30例.治疗前、后急性期组γδT细胞[(120.7±104.9)/μL比(82.2±85.3)/μL;t=3.568,P=0.001]、CD4+T淋巴细胞[(802.1±300.6)/μL比(663.0±280.6)/μL;t=2.904,P=0.007]和CD8+T淋巴细胞[(908.1±422.7)/μL比(651.1±241.7)/μL;t=3.88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亚急性期组γδT细胞[(67.1±38.4)/μL比(48.4±32.1)/μL;t=2.695,P=0.012)、CD4+T淋巴细胞[(817.1±147.4)/μL比(650.8±196.5)/μL;t=5.301,P<0.01)和CD8-T淋巴细胞[(703.7±191.5)/μL比(537.4±186.0)/μL;t=5.152,P<0.0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γδT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均发生免疫激活,激活程度与疾病进展高度相关,这有助于了解急性及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的免疫状况.
- 李玲玲李颖刘亚敏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ΓΔT细胞CD4阳性T淋巴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
- γδT细胞在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抗菌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方法:于2019年9月,选择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8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该院职工体检健康的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抗布鲁氏菌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外周血中γδT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8比值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治疗后γδT细胞、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CD4/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γδT细胞、CD8+和CD3+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CD4/8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γδT细胞、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可能在机体抵制布鲁氏菌慢性感染中发挥作用。
- 刘亚敏郑晓雅王雨萍吕菲楠任倩倩蒋贝李颖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ΓΔT细胞CD4CD8CD3
- 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检测布鲁菌方法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建立布鲁菌的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Rea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布鲁菌属保守基因OMP 25,设计4套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建立RealAmp检测布鲁菌的方法,并对此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对非布鲁菌属标准菌株DNA扩增结果呈阴性,表明实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RealAmp法检测布鲁菌DNA在30 min内即可完成,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2×10^-5 ng/μL。结论该研究建立的RealAmp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并且不依赖任何特殊设备,有望成为快速检测布鲁菌的新方法。
- 郄春花刘晔华刘亚敏李颖崔军文
- 关键词:特异性灵敏度
- 急慢性布氏菌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态评估
- 刘亚敏李颖任倩倩
- 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探讨干扰素雾化对照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依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1.06±0.27)d、皮疹消退时间为(2.78±0.69)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94±0.53)d;对照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2.13±0.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29±0.37)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4.84±0.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率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不良反应和病发症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宗艳梅刘亚敏李颖
- 关键词:干扰素利巴韦林重症手足口病
- 百日咳鲍特菌MALDI-TOF MS谱库的扩展及鉴定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鉴定百日咳鲍特菌谱库进行扩展。方法采用Microflex LT软件,用经全基因组测序确认的9株百日咳鲍特菌和1株副百日咳鲍特菌构建蛋白质指纹谱库,对布鲁克数据库进行扩展。对标准菌株ATCC 29213、ATCC 25922、ATCC 700603、ATCC 27853进行MALDI-TOF MS鉴定,评价扩展库的准确性。选取6株百日咳鲍特菌,每个菌株取3个菌落分别用MALDI-TOF MS鉴定,评价试验的精密度。采用36株临床分离株验证扩展谱库对百日咳鲍特菌的识别能力,并进行扩展库前后鉴定结果比较。结果成功构建9株百日咳鲍特菌和1株副百日咳鲍特菌参考谱库,并扩展现有布鲁克数据库Taxonomy(5989)数据库为Taxonomy(5989+)。扩展库准确鉴定4株标准菌株ATCC 29213、ATCC 25922、ATCC 700603、ATCC 27853,对鲍特菌鉴定无干扰;6株百日咳鲍特菌的重复鉴定符合率为100%,精密度良好。用于外部验证的36株菌经扩展后数据库鉴定,种水平鉴定率达86.1%。结论百日咳鲍特菌质谱库的扩展提升了地区性分离菌株鉴定能力。
- 郄春花刘亚敏李颖王玥吴红章孟超
-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百日咳鲍特菌
- 布鲁杆菌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病。虽然有效果较好的疫苗用于动物免疫方面,但是人类布病的疫苗效果却不佳。我国近年来人布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人类急、慢性布病国外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对于抗生素的选择方案仍有待商榷,而国内对于该病的治疗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作者主要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中医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刘亚敏李颖
- 关键词:抗生素
- 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家属分泌物肠道病毒检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患儿密切接触家属呼吸道、消化道分泌物肠道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随机选取HFMD患儿密切接触家属50例,分别于患儿入院(急性期)及出院时(恢复期)采集咽拭子、粪便标本共200份,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包括EV、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结果 EV阳性患儿密切接触家属总EV阳性率78%,其中97.3%为隐性感染者。HFMD患儿密切接触家属EV阳性检出率粪便明显高于咽拭子(P<0.05),且在患儿疾病恢复期阳性率高于急性期(P<0.05),尤其是粪便标本(P<0.05)。结论手足口患儿病密切接触家属EV隐性感染率高,应加入防控重点范围。
- 刘亚敏郄春花李佳萌李颖杨悦杰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 成人百日咳的现状分析与防治进展
- 2024年
- 虽然各国都实施了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但百日咳仍是目前比较棘手的健康问题。百日咳疾病的流行病学已经随时间推移发生了变化,已由婴幼儿转向了青少年、成人。成人感染百日咳杆菌后的症状较轻微,且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导致成人群体中百日咳真实疾病负担被大大低估。现有证据表明,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成人群体百日咳的疾病负担可能更严重,许多发达国家已实施成人免疫接种计划。本文阐述了成人百日咳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疾病负担情况、临床特征及合并症、诊断及预防。旨在帮助认清百日咳表现的多样性,了解成人中百日咳的负担,为百日咳临床诊疗和疫苗接种战略提供建议和参考信息。
- 赵晶晶刘亚敏(综述)刘亚敏
- 关键词:百日咳成人发病机制成人免疫
-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3岁以下幼儿高发,重症病例可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目前临床治疗中对重症及危重症患儿早期多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乌司他丁(UTI)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2]。本研究对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TI,观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UTI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 杨悦杰李颖刘亚敏李伟李玲玲
-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重症病例手足口病乌司他丁肠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