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动图
  • 5篇超声心动图
  • 3篇经胸超声
  • 3篇经胸超声心动...
  • 3篇超声
  • 2篇动脉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造影
  • 2篇声学造影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超声
  • 2篇食管超声心动...
  • 2篇未闭
  • 2篇卵圆孔
  • 2篇卵圆孔未闭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经食管超声
  • 2篇经食管超声心...
  • 2篇冠状

机构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篇王婧
  • 5篇张小杉
  • 3篇胡燕华
  • 3篇雪梅
  • 3篇张丹
  • 2篇段莎莎
  • 2篇张春霞
  • 1篇施依璐
  • 1篇吴晓萍
  • 1篇高荣
  • 1篇李淑玲
  • 1篇张雷
  • 1篇付文艳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STI(即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研究STI对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参数:获取收缩期左室心尖段水平、中段水平、基底段水平所有室壁节段的长轴应变,同时,对左心室整体应变值进行计算,对长轴左心室心尖段、中段、基底段的收缩期平均应变峰值展开计算。所有样本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与对照组(P<0.01)相比,糖尿病伴左心室肥厚病人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所有节段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都相对较低,心尖段除外,糖尿病并左室肥厚组的其余所有节段峰值应变都没有单纯糖尿病组(P<0.05)高;与对照组(P<0.001)相比,2组糖尿病病人左室整体应变以及左室长轴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收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水平显著偏低,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对Ⅱ型糖尿病人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收缩现象进行评价,并判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无异常。
李淑玲张小杉张雷王婧付文艳
关键词:超声斑点追踪左心室成像技术
cTTE联合TEE诊断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应用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引发右向左分流(RL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6例临床疑似存反常栓塞的患者先行cTTE检查观察并对比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RLS情况,并作分流程度的评估;对有RLS的患者再行TEE检查,观察PFO是否存在,测量PFO开放直径、观察PFO形态及其他伴随病变,最终明确PFO-RLS。对PFO-RLS病例组中PFO开放直径与RLS严重程度之间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cTTE发现不同程度RLS 174例,无RLS 72例。Valsalva动作后比静息状态下RLS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4例RLS患者TEE检出PFO患者163例,其中129例彩色多普勒存在房水平左向右分流,34例房水平分流不明显。163例PFO-RLS,PFO直径与RLS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呈低度关联(CP=0.34,P<0.05,)。结论 cTTE能快速的发现房水平RLS并半定量判定分流程度,联合TEE可以清晰显示PFO形态及准确测量其开放直径,进而确诊PFO-RLS。PFO直径与RLS严重程度存在低度关联。
王婧张小杉雪梅胡燕华张丹段莎莎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因其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所以目前仍是影响健康的严重问题。以往研究表明通过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不典型IE的诊断也存在较大难度。本文总结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诊断IE赘生物方面的特点及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
王婧吴晓萍高荣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胸超声心动图赘生物
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临床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的KD患儿416例为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Ⅱ、Ⅲ、Ⅳ级损害179例,为病例组,未损害的23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血小板计数等44项可能为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予以收集记录。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热程每增加1d、血小板计数每增加1×10^9L^-1、血沉每增加lmm/h、C反应蛋白每增加1μg/L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每增加1ng/L,促进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分别是原来的1.254、2.813、1.073、3.845和1.083倍(均OR〉I,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5),促进患病;男性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是女性的12.276倍(OR〉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5),亦促进患病;而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及其应用初始时间为5~〈10d。促进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分别是不应用IVIG和应用其初始时间为〈5d或≥10d的0.412及0.115倍(均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5)。阻止患病。结论:增加热程、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男性为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因素;而应用IVIG和应用初始时间5~9d为其保护因素。
王婧张春霞雪梅张丹胡燕华张小杉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超声心动描记术
cTTE联合TEE在诊断心房水平分流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 TTE)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临床怀疑存在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的病人进行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72例临床怀疑存在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的病人先行c TTE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左心内微气泡数量,对有右向左分流的病人再行TEE检查,最终明确房水平分流的病因。结果:c TTE发现房水平右向左分流17例,房水平无分流55例。前者行TEE检查后,12例病人存在FFO,5例病人房水平无分流。结论:c TTE能快速的发现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分流的病因,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王婧施依璐段莎莎张小杉黄艳秋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卵圆孔未闭
超声心动图检测不同年龄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同年龄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程度。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川崎病患儿416例,其中并发Ⅱ、Ⅲ、Ⅳ级CAL患儿179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组:(1)分为2组:<5岁组131例,其中Ⅱ级CAL 75例,Ⅲ级CAL 45例,Ⅳ级CAL 11例;≥5岁组48例,其中Ⅱ级CAL 35例,Ⅲ级CAL 10例,Ⅳ级CAL 3例;应用非参数法比较2组CAL的严重程度。(2)分为3组:<3岁组70例,其中Ⅱ级CAl 40例,Ⅲ级CAL 20例,Ⅳ级CAL 10例;3~4岁组61例,其中Ⅱ级CAL 35例,Ⅲ级CAL 25例,Ⅳ级CAL 1例;≥5岁组48例,其中Ⅱ级CAL35例,Ⅲ级CAL 10例,Ⅳ级CAL 3例;应用列联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川崎病患儿CAL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计算列联系数(CP),以显示年龄与CAL不同严重程度的关联性。结果川崎病伴Ⅱ、Ⅲ、Ⅳ级CAL的检出率为43.03%。CAL的严重程度分级比较显示<5岁组(秩均值111.06)高于≥5岁组(秩均值3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946,P=0.000)。不同年龄段(<3岁、3~4岁、≥5岁)川崎病患儿CAL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P=0.02)。年龄与CAL严重程度呈低度关联(CP=0.25)。结论 <5岁川崎病患儿Ⅱ、Ⅲ、Ⅳ级CAL分级例数均高于≥5岁患儿,年龄与CAL严重程度分级呈低度关联。
王婧张春霞张丹雪梅张小杉胡燕华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