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论理学的特性及反理学问题
- 1988年
- 理学是经由隋唐的王通、柳宗元、韩愈、李翱和“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等先驱者的不断倡导,而由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开其端绪,逐渐形成的一股声势浩大的批判宗教(佛道)蒙昧主义,复兴先秦儒家传统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于这一思潮的特性,人们可以作出许多种不同的概括。但本文认为,理学思潮至少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这两个最基本的特性,过去不是被人们所忽略,就是被人们所误解。一理学思潮的第一个基本特性,是理学家都主张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强调正心诚意修身的同时,也不忽视治国平天下和事功的重要,认为二者应该结合、统一起来。在理学家们看来,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主体的道德修养,不应只局限于主体自身内省修养的狭窄范围,还应联系社会,囊括有人伦日用、治国淑世的事功方面。但这二者之中,理学家最重前者,认为正心诚意修身是体,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用。理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连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都搞不好,又那里去谈得上建树利国利民的社会事功呢?理学家们都十分强调体用二者的统一,认为一个人只讲主体的修养,而脱离社会,那只能是“有体无用”
- 马涛
- 关键词:理学家反理学理学思潮道德修养人欲论理学
- 评《明清实学思潮史》
- 1990年
- 由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以下简称《思潮史》),已由齐鲁书社(1989年7月)出版。全书洋洋一百二十余万言,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部有关明清社会思潮专题研究的大部头论著,是海峡两岸学者首次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合作研究的成果。
- 张恒寿马涛
- 关键词:明清实学实学思潮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科学领域实学思想心性修养
- 条分缕析 抉幽阐微
- 1991年
- 程宜山同志的《张载哲学的系统分析》是一部功力扎实、反映张载哲学研究最新水平的著作。较之以前关于张载哲学研究的其它论著,程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研究方法上引进了新的科学方法。作者突破了传统的两大阵营(唯物和唯心)和几大块(如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的理论方法的束缚,引进了范畴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新方法。作者认为,任何一个哲学体系的基本特质或特点,都集中表现在它的范畴之中,所以范畴分析的方法对每一位哲学家的哲学性质的辨析都是行之有效的。
- 马涛
- 关键词:张载哲学哲学研究研究方法方法论认识论
- 读《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
- 1990年
- 《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是张恒寿先生从几十年来撰写的研究论文中精选编辑的。全书由十七篇正文和四篇附录组成。十七篇正文,大体可分为社会史和思想文化史两大部分。四篇附录,据张先生“自序”所言。
- 马涛
- 关键词:思想文化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宋明理学社会观顾宪成
- 论吕坤的主体意识
- 1990年
- 主体意识集中体现在吕坤的心性论中。它讨论的中心是“人是什么”这个中心课题。具体地说,也就是要解决人的本质(即道德性命之源)、本性(即人本性的善恶)和自我价值等内在主体性问题。一、吕坤的“心论”
- 马涛
- 关键词:气质之性道德理性心性论义理道德主体道心
- 论薛瑄与明代的关学被引量:1
- 1991年
- 宋明理学从其产生到终结的逻辑行程,大体经历了气本论、理本论和心本论三个阶段,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以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便是这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学派。随着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兴起,理学加速了分化瓦解:以王艮、李贽、
- 马涛
- 关键词:气质之性张载哲学关学气本论理本论明代
- 试论顾宪成融合朱陆两派及其意义
- 1988年
- 顾宪成是明末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的理学思想虽是“恪遵洛闽”,“以朱为宗”,但又是对朱陆两派的思想加以融合的。他对陆王学派所力加抨击和斥责的仅是其末流所倡导的心体“无善无恶”说,对陆王学说本身并不否定。本文仅就顾宪成对朱陆两派的融合过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试加以论证。
- 马涛
- 关键词:顾宪成思想史理学思想陆王学派朱学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