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89例急诊抢救死亡病例的死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89例急症抢救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成年人,意外伤害占首位;中青年,急性中毒发病率占首位;≥50岁人群病死率显著上升,且心脑血管病是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心脑血管病是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也较高,因此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加强心肺复苏的正规培训及普及复苏急救技术。
- 朱峰陈志华
- 关键词:急诊抢救
- 非创伤性心跳骤停22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创伤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发生院内心跳骤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创伤性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及结局。结果即时死亡4例(18.2%),即时生存但不能出院12例(54.5%),生存至出院6例(27.3%)。心肺复苏(CPR)开始时间(46.2±8.2)s,气管插管时间(182.4±10.3s),电除颤时间(72.7±6.1)s,肾上腺素应用时间(58.6±9.3)s。自主循环恢复18例(81.8%),复苏成功16例(72.7%),存活6例(27.3%)。结论急诊科内心跳骤停患者CPR成功率较院前复苏高,提高对急诊高危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警惕性至关重要。
- 陈志华
- 关键词:心跳骤停急救
- 加州大学Davis医学中心急诊6749例胸痛患者心电图调查及ST-T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胸痛患者心电图sT-T的表现规律及心电图检查的作用。方法收集美国加州大学Davis医学中心急诊科连续两年所有胸痛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回顾性分析sT-T变化规律。结果胸痛患者占急诊总人次的5.88%(6781/11538),心电图检查率为95.55%(6479/6781),非窦性心律共计363例[5.60%(363/6479)],初次心电图诊断缺血或梗死240例(3.7%),其中急性sT—T抬高心肌梗死92例,有sT.T改变的胸痛患者年龄段主要分布30-〈60岁。T波倒置共计485例(485/6479,7.5%)。结论心电图检查和定时复查是胸痛患者在急诊科诊断冠脉综合征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也是急诊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 陈志华DeborahB.Diercks
- 关键词:胸痛心电描记术急症
- 急诊科以患者为中心的五步式坏消息告知法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介绍了以急诊患者为中心的五步式沟通模式,五个步骤是:预先计划,将坏消息告诉给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绪、看法、待议事项以及是否愿意讨论下一步计划,将详细信息告诉给患者,达成共识。并就五个步骤里的注意问题和方法作了交流。
- 刘丽丽王逸之楼玉凤詹永杰陈志华刘德军
- 关键词:医患沟通急诊科坏消息
- 社区全科医生现状浅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全科医学是面向个人、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专业学科[1],其队伍的建立,对于医疗资源向基层沉淀、缓解老百姓看病难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全科医生有概念、没队伍,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 刘丽丽罗薇陈志华刘德军
- 关键词:社区全科医生康复医学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全科医师人文社会学科
- 老年肾功能衰竭透析病人清晨解便时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肾衰透析病人的晨间解便对血压变化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并和患者生活日志相结合,比较晨间患者大便与非大便时间血压变化以及与心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晨间大便过程中,收缩压明显高于非大便时,在大便开始、大便结束10min时呈现2个高峰,而大便结束30min后,血压略趋下降,但舒张压总体表现为相对平坦。大便结束后的30min至2h收缩压呈较高趋势,与血压升高有关联的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51例。其中发生心肌缺血伴有心律失常的共40例。结论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的剧烈变化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发作并使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 陈志华陈晓蕾
- 关键词:肾透析血压心电描记术
- 临床护士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在进行护理科研过程中的工作体验与需求.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并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经过对访谈内容的剖析和归类,提炼出3个主题,即面临的难题,成长与收获,建议与期望.结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在逐步提高,但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亟待完善护理科研管理,成立护理科研团队,从而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
- 袁媛方仕婷周红娣陈志华
- 关键词:临床护士
- 中美急诊医学的差距及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2012年,笔者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急诊科进行访问学习,在此期间也短期参观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中心急诊科,了解到中国和美国急诊医学存在许多不同和差距,现分析如下。
- 陈志华
-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诊科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诊科内呼吸停止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蛛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急诊期间呼吸停止高危因素,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预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呼吸停止。方法 2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在急诊时是否发生呼吸停止分为A组及B组,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晕厥、CT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临床分级为早期急诊时呼吸停止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所建立的函数,阴性预测值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0.9%,判别准确率为88.89%。结论晕厥、CT分级、临床分级为早期急诊呼吸停止高危因素,由此建立的函数模型,可以较准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呼吸停止进行预测,临床有预后参考价值。
- 陈志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高危因素
- 首诊心电图ST段抬高并快速下降的胸痛患者16例临床及随访分析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诊胸痛患者心电图sT抬高快速下降的意义。方法收集加州大学Davis医学中心(UCD—MC)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胸痛患者6782例,首诊心电图发现定位sT段抬高疑诊急性心肌梗死,但短时间内sT回落的患者资料,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并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就诊30d和60d后进行随访。结果二年共6782例胸痛患者,首次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75例,其中16例首诊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但sT.T依次在1~3h内恢复正常,男11例,女5例,患者首诊心电图检查后作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均正常。30d后随访,3例因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入院,其中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出院90d内随访2例发生胸痛再次入院。3个月内共有5例(31.25%)发生冠脉事件。结论急诊胸痛首诊心电图sT抬高后,快速下降的患者为ACS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加强预后风险评估。
- 陈志华Deborah B Diercks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胸痛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