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锋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阿司匹林对放射性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 研究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减轻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心脏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9月份至2011年1月份在我科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经确定既往无心脏病、心肌梗塞、冠状动脉...
- 李建锋
- 关键词:放疗心脏损伤阿司匹林心肌酶肌钙蛋白
- 文献传递
- 乏氧诱导因子-2α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13例NSCLC患者放疗前病理组织中HIF-2α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放疗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SCLC患者组织HIF-2α阳性率为46.0%,其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但和放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r=0.301,P=0.01)。结论 HIF-2α表达水平和NSCLC患者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其促进肿瘤细胞放射抵抗能力的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孙建聪牛道立何芬易炜万明辉蒋昌斌秦海燕李蓉李建锋魏旋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奈达铂单周方案同期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4例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分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方式,联合奈达铂单周化疗方案,同期隔天给予甘氨双唑钠放疗前增敏。治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5例(9.26%),部分缓解(PR)24例(44.44%),稳定(SD)17例(31.48%),进展(PD)8例(14.81%),客观缓解率(CR+PR)53.7%。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未发生4级以上急性放射性损伤,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疗程。再程放疗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首次放疗组高(P<0.05)。结论对于经放化疗后局部复发进展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奈达铂单周方案同期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对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应重视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 孙建聪万明辉李建锋魏旋李蓉易炜何芬曾乾林玲李志华牛道立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奈达铂甘氨双唑钠
- 替莫唑胺同步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研究
-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49例NSCLC脑转移患者,24例接受分...
- 万明辉李建锋易炜何芬孙建聪牛道立
- 关键词:脑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替莫唑胺
- 文献传递
- 替莫唑胺同步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9例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其中24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组)和25例接受放射治疗同步TMZ(综合治疗组),均予以全脑放疗,总剂量36~40 Gy,每次1.8~2.0 Gy,5次/周,对局部病灶推量至56~60 Gy。综合治疗组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49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放射治疗,25例综合治疗组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单纯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8%和7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6和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5和8.9个月。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均可耐受。结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治疗NSCLC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安全性良好,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联合治疗。
- 万明辉李建锋易炜何芬孙建聪牛道立
- 关键词:脑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疗替莫唑胺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损伤剂量学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各剂量学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0年12月间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获取以下剂量学参数:处方剂量、平均肺剂量(MLD)、正常肺体积剂量(V5~V50间隔5 Gy)等,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预测界值。结果 V5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χ2=5.15,P=0.023)。患者肺脏的V5超过57%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结论临床医师在审核治疗计划时,除了要考虑V20、V30、MLD等常用参数外,还应关注V5的大小。
- 魏旋李建锋周琼芳李杨廖小文曾乾牛道立
- 关键词:剂量体积直方图放射性肺损伤
- 2011年至2014年放疗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4年来我院放疗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4年我院放疗科发生医院感染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来共收治患者2 136例,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为3.04%;例次感染为72例,例次感染率为3.3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位居前三位,构成比分别为45.84%、22.22%、12.50%。共分离出68株病原体,革兰阴性菌菌株44株(64.71%)、革兰阳性菌菌株15株(22.06%)、真菌9株(13.2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最高(38.2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念珠菌均排在第三位。高龄(≥65岁)、既往3个月内曾罹患感染、白细胞计数下降(<1.5×109/L)、住院天数超长(≥30 d)、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7 d)、近期同时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及入院后行侵入性操作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住院天数≥30 d的OR值最大(19.069),为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放疗科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病原学监测和管理;罹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策略,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
- 李建锋陈宏武牛媛媛潘德茂张常然牛道立
- 关键词:肿瘤
- 放射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常见问题与改革探索被引量:7
- 2018年
- 临床教学与培训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阶段。放射肿瘤学具有理论知识内容复杂,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和治疗越来越追求个体化等特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完善教学资料,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并加强人文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医学生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 万明辉李蓉何芬李建锋易炜
- 关键词:临床教学放射肿瘤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