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江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黑龙江省AFP监测系统工作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健全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以及监测资料的完整性,是保障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流行目标的重要措施,是证实消灭脊灰的前提。其中AFP病例报告又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其他各项监测指标的完成。为检验和了解黑龙江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尤其是AFP病例的报告情况。
- 马玉杰苏华王华庆刘艳霞宋长江周雪陈红丽
- 关键词:驰缓性麻痹监测系统
- 黑龙江省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状况评价
- 2001年
- 刘艳霞宋长江裴迎新吕珀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
- 黑龙江省1994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状况评价被引量:1
- 1996年
- 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我国于1991年建立了现行的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疫情专报系统,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15岁以下无其它病因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进行报告,并对报告的时间、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将黑龙江省1994年AFP监测系统工作情况分析、评价如下:1 资料来源 黑龙江省脊髓灰质炎监测中心1994年度监测资料。2 结果分析2·1 AFP病例概况2·1·1 发病率 1994年共收到AFP病例报告41份。
- 黄纯英宋长江马玉杰王华庆张联隶鹿凤玲陈丽云
- 关键词:驰缓性麻痹AFP流行病学脊髓灰质炎
- 浅谈黑龙江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的管理经验
- 2001年
- 1完善脊灰实验室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标准化实验室,这是消灭脊灰工作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消灭脊灰工作的深入发展,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也把脊灰实验室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了工作日程.特别是1996年以来,黑龙江省脊灰实验室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日本协力事业团的大力支持,每年向黑龙江省脊灰实验室提供了大量的、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日常用品,同时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也在1997年积极投资,按照国家和WHO的标准,对省脊灰实验室进行了改造,使省脊灰实验室达到了国家和WHO的要求.目前,黑龙江省脊灰实验室设有清洁区、污染区、缓冲间和洗刷室四大部分,实验设备齐全,先进,仪器精密,在省站成为一流的实验室.在国家和WHO的考核中,已连续五次取得了满分的优异成绩.
- 宋长江刘艳霞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实验室
- 浅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策略
- 1995年
- 1 全社会共同努力是消灭脊灰的保障 消灭脊灰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卫生防疫机构是不行的,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行。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卫生宣传,增强全民消灭脊灰的意识,在政府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2
- 马玉杰苏华王华庆宋长江李晓霞徐萍刘立杰吴裕石
- 关键词:消灭脊髓灰质炎消灭脊灰卫生防疫站冷链系统常规免疫卫生防疫队伍
- 黑龙江省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 1998年
- 黑龙江省1997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29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确诊病例。1997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92%,7天内及时送检率达98.58%。在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未分离到脊灰病毒;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分离率,由1995年的7.69%提高到1997年的12.90%。AFP病例接触者的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35%,从中分离到脊灰病毒3株,均均为脊灰病毒疫苗株,其中Ⅰ型1株,Ⅲ型2株;分离出NPEV的38例,分离率为6..28%。
- 马玉杰刘艳霞宋长江周雪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 谈大豆制品的开发及其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 1996年
- 大豆含有38~40%的蛋白质,18~20%的脂肪及丰富的磷脂等,其八种必须氨基酸平衡,不饱和脂肪酸丰富,是优质的植物食品。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有着丰富的资源。
- 闫玲赵冬张莉张兰威宋长江
- 关键词:大豆制品深加工豆制品
- 31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黑龙江省 1996~ 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 317例 ,其中男性发病是女性的 1 5倍 ,以 2~ 3岁儿童发病较多。该病呈夏、秋季高峰。临床主要特征为发热 ,肌痛 ,感觉异常 ,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呈对称性麻痹 ,以下肢多见 ,麻痹多从远端开始 ,有 6 9 4%的病例能够康复 ,病死率为6 0 %。
- 宋长江周雪王金英刘艳霞吕珀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