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胃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肠癌
  • 2篇肠肿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动脉
  • 1篇胸苷
  • 1篇胸苷激酶
  • 1篇胸苷激酶1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清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冗长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军
  • 6篇刘弋
  • 3篇孙立跃
  • 3篇汪圣毅
  • 2篇于东风
  • 2篇鲁明典
  • 2篇杨锦雷
  • 1篇严波
  • 1篇钱叶本
  • 1篇韩涵
  • 1篇常家聪
  • 1篇李祥
  • 1篇何雁
  • 1篇金娟
  • 1篇田宓
  • 1篇肖强

传媒

  • 2篇安徽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肌病剥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60例。观察组在术后24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6单位(溶于5﹪GS500ML)加常规的术后静脉用药,建立两组静脉通道,两组通道同时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术后静脉用药。观察两组术后的出血量,术后子宫的复旧情况,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复旧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垂体后叶素应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能减少术后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军田宓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观察
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肝门部胆管癌病人10例,每例病人均收集详细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CT、MRI+MRCP以及CT三维重建结果分别行Bismuth-Corlette分型,比较其差异性,按照术前分型不同,分别拟定手术方案。肿瘤分型以实际手术中探查为准,手术方式与术前拟定方式相比较。所有患者均取肿瘤及周围肿大淋巴结作病理检测,与术前判断结果比较。结果术前CT判断的符合率为7/10,MRI+MRCP为7/10,CT三维重建为9/10,三维重建判断肿瘤分型准确率更高,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更高。手术结果为左半肝切除术4例,局部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2例,剖腹探查肝内胆管引流2例,与术前符合为9/10术前经CT三维重建发现肿大淋巴结者3例,其手术后病例均提示肿瘤转移,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者7例,淋巴结检出转移者2例,术前重建结果发现肿大淋巴结者应高度怀疑转移可能。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CT、MRI+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陈军钱叶本
血清胃泌素17、胸苷激酶1联合检测辅助诊断胃癌的价值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胸苷激酶1(TK1)联合检测辅助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患者38例(胃癌组)、胃溃疡患者35例(胃溃疡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血清G17、TK1,并进行比较。以血清G17水平>15 pmol/L为G17阳性、血清TK1水平>2 pmol/L为TK1阳性,联合检测以二者任一指标阳性为联合检测阳性,分析各指标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对照组、胃溃疡组、胃癌组血清G17、TK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血清G17与TK1水平呈正相关(r=0.427,P<0.05)。与单独检测G17和TK1阳性比较,联合检测阳性的敏感性明显升高(P<0.05),特异性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检测血清G17、TK1能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严波杨善峰李祥何雁肖强金娟陈军任德丽
关键词:胃癌胸苷激酶1
30例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2008年间普外科收治的3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残胃癌患者男性29例(96.7%),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24例(80%)。病变位于原吻合口10例(33.3%)。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14例(46.7%),印戒细胞癌3例(10%),粘液细胞癌2例(6.7%),低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1例(3.3%)。27例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22例(76.7%),姑息性手术5例(16.7%),两种术式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5年和1.6年。结论残胃癌好发于男性,以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多发。胃大部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镜等相关检查。由于病理恶性程度较高,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晚期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也应该积极争取行姑息性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陈军于东风刘弋
关键词:残胃癌肿瘤外科治疗
乙状结肠冗长性便秘手术治疗1例
2009年
汪圣毅鲁明典孙立跃陈军刘弋
关键词:乙状结肠冗长便秘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超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胃癌手术体会
2010年
胃癌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时手术风险极大,合并腹主动脉瘤时临床处理更加棘手。胃癌是限期手术,越早实施手术,复发和转移的概率越小,但重要的合并症又使得胃癌手术时机和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选择等面临较大的困难。我们对1例超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胃癌手术,报道如下。
汪圣毅刘弋鲁明典陈军孙立跃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胃癌手术超高龄手术风险限期手术
NDR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RD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标本44例作为实验组,另取44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NRDG2和NDRG4的表达水平。结果 NRDG2和NDRG4在44例直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RDG2阳性率为54.5%(24/44),NDRG4阳性率为59.1%(26/44),均明显低于4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93.2%(41/44)和90.9%(40/44),且两者之间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此外NRDG2和NDRG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级别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NRDG2和NDRG4表达失常,影响了正常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推测NRDG2和NDRG4诱导的信号通路对直肠癌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失常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某种作用。
杨锦雷常家聪刘弋陈军
关键词: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吻合器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
2010年
在消化道重建手术中,与传统的手工缝合方法相比较,应用吻合器优势明显。文献报告应用吻合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随着吻合器的普及和推广,临床应用病例的绝对数不断攀升,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数量也呈现相应的增加趋势。深化对消化道重建过程中吻合器相关并发症的认识,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有效合理的处理,提高消化道重建的质量。本文对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本科发生吻合器相关并发症的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汪圣毅韩涵刘弋陈军孙立跃
关键词:相关并发症吻合器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发生率病例数量
Slit2/Robo1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直肠癌组织及相应43例对照组织中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MVD计数,研究在直肠癌中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强度与MVD关系,观察不同临床病理学行为下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直肠癌组织中Slit2/Robo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和78.5%,对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和7.0%,两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增高(t=32.09,P<0.01);(2)Slit2与Robo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1),两者表达阳性的癌组织MVD计数明显大于表达阴性的癌组织(t=5.674,P<0.01,t=6.103,P<0.01);(3)Slit2/Robo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Slit2/Robo1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与MVD密切相关,推测Slit2/Robo1蛋白在直肠癌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2)直肠癌组织中Slit2/Robo1蛋白及MVD与直肠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临床通过检测Slit2/Robo1蛋白表达强度及MVD计数可作为直肠癌进展程度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陈军于东风刘弋杨锦雷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癌SLIT2ROBO1微血管密度MV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