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慧

作品数:2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视阈
  • 3篇评点
  • 3篇文化
  • 3篇红楼
  • 3篇红楼梦
  • 3篇《红楼梦》
  • 2篇社会
  • 2篇同创
  • 2篇小说
  • 2篇小说评点
  • 2篇协同创新
  • 2篇共同体
  • 2篇高校
  • 1篇大学文化
  • 1篇大学文化建设
  • 1篇邓一光
  • 1篇动物寓言
  • 1篇新批评
  • 1篇心理
  • 1篇学术

机构

  • 14篇大连外国语大...
  • 6篇大连外国语学...
  • 2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20篇杨慧
  • 1篇邱志武
  • 1篇李杰
  • 1篇赵志鹏
  • 1篇李妍
  • 1篇朱玉荣
  • 1篇黄文龙

传媒

  • 4篇大连大学学报
  • 3篇大连教育学院...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辽宁经济
  • 1篇理论界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前沿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语言教育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术共同体构建需求及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24年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提质增效发展,探索专博人才学术能力提升及学术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势在必行。研究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术共同体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是达成专博人才培养目标的坚实后盾;是专博个人学术成长的迫切需求。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在组织、资源、环境及技术方面具备可行性,其构建路径为:共建愿景,达成“互通、共享、交流、进步”的合作理念;搭建校内外、线上线下联合课程平台及学术交流平台,创设支持专博学术发展的有利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交流及学术实践活动,形成引领专博学术发展的内容框架;联动语合中心、高校、社会力量及专博个人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
李艳艳杨慧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
辽宁省独立学院近5年论文发表情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3年
运用文献计量学,通过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来描述、评价辽宁省各地区独立学院2008—2012年发表学术论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文献检索源,以辽宁省所有独立学院作为统计对象,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各独立学院发表论文总数、核心期刊论文数以及论文的被引次数。所得结果可作为对各独立学院科研实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赵志鹏杨慧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当代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视角考察
2016年
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考察,是以生态诗歌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厘清生态诗歌的存在是以客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痛切家园失守、呈现生命意识为切入视角,着重分析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通过对生态诗歌的考察,反思诗歌介入现实的方式和尺度,提出既不能强调生态诗歌的现实性而忽略诗歌本身的诗性,也不能强调诗歌技艺而不顾客观生态环境,主张要在现实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上下工夫。
邱志武杨慧
关键词:生态诗歌现实主义
基于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外合作办学
2014年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以大学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杨慧黄文龙
关键词:大学文化中外合作办学
试论《长生殿》与《桃花扇》儒道文化心理同构
2005年
儒道文化心理同构是中国诸多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结构模型。分析《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表层意象结构和深层潜隐结构,论证两大戏曲从“拯救”的幻灭到“逍遥”的落定,从而完成终极和谐与动态趋圆的过程。
杨慧
关键词:儒道意象结构逍遥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大学使命与责任被引量:1
2018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世界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崛起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秩序观,它的提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治久安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政治和道德上的双重指导意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审视中国当代大学的使命与责任,需要当代大学树立一种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关注人类的视角和情怀,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当代大学自身建设的历史使命。
杨慧李杰
基于扎根理论的外语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4年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如何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外语高校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中重要的生力军,加强其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从科研经费管理和外语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角度,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对象资料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环境制度、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评价与科研工作者学术责任等三个影响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的因素,对促进外语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慧李杰
关键词:扎根理论
《红楼梦》中“钟”的陌生化与现象学还原
2010年
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现象学的"现象学还原"理论对《红楼梦》中的"钟"进行新的阐释,同时借鉴海德格尔批评凡.高《农鞋》的方法,对"钟"进行"个体直观"和"本质直观"的解析。指出"陌生化和现象学还原"能够唤回"物"作为"物"的真实感受,激活现代人原本生动的感受力,提供了解析《红楼梦》的一个新思路。
杨慧
关键词:陌生化现象学还原
新批评与小说评点当代适用性探析
2015年
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问题已经研讨很多年,对于中国文论有没有失语、要不要转换,学界意见渐趋一致,但转换的方式则还有诸多争论。从小说评点与新批评当代适用性研究人手,以"苦读"与"细读"两种批评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界走向文本、走向文本内部研究的重要性。
杨慧
关键词:小说评点新批评
20世纪90年代《红楼梦》的三部评点本谫论
2008年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红楼梦》的三部评点本从各自的版本选择、评点操作方式、评点内容及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最后得出结论,梁评本属于"细读"式批评,王蒙评本属于"直觉"式或者说"意识流"式批评,王志武评本属于"文本图解"式批评。
杨慧
关键词:细读直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