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56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肿瘤
  • 17篇细胞
  • 12篇基因
  • 11篇乳腺
  • 11篇上皮
  • 10篇病理
  • 8篇腺肿瘤
  • 8篇临床病理
  • 7篇食管
  • 7篇腺癌
  • 6篇原位
  • 6篇乳腺癌
  • 6篇乳腺肿
  • 6篇乳腺肿瘤
  • 5篇血管
  • 5篇原位杂交
  • 5篇上皮癌
  • 4篇蛋白
  • 4篇周期
  • 4篇文献复习

机构

  • 34篇山西医学科学...
  • 22篇山西省肿瘤医...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太原市人民医...
  • 1篇山西大医院(...
  • 1篇癌症研究所

作者

  • 56篇李丽
  • 22篇王全红
  • 9篇孙瑞芳
  • 9篇杨宣琴
  • 8篇李雪婷
  • 8篇李素红
  • 8篇王丽霞
  • 8篇王琳
  • 7篇张振华
  • 6篇和娟
  • 5篇张巧花
  • 5篇王跃华
  • 5篇白玮
  • 5篇李雅琴
  • 4篇王晋芬
  • 4篇崔菊亚
  • 4篇连科
  • 4篇侯淑玲
  • 4篇刘玲玲
  • 4篇李喜

传媒

  • 15篇中国药物与临...
  • 14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国老年学学...

年份

  • 4篇2019
  • 9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乐分娩镇痛仪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使用导乐镇痛分娩仪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 评分的影响。方法:2016 年12 月1 日到2017 年5 月31 日,我院自愿选择导乐镇痛分娩的足月产妇共100 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
张丽萍李丽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ALK融合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融合基因的一致性、ALK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11.46%(44/38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10.98%(27/246),配对转移灶为7.32%(18/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2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11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08,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683,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59.26%(16/27),特异性为99.09%(217/21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ALK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ALK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王琳亓岽东许春伟李丽张俊萍吴永芳邰艳红张博邵云方美玉高文斌张立英田玉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转移灶
乳腺内异物一例
2013年
患者女,50岁,主因“钼靶X线发现右乳钙化”而入院。人院查体双乳对称,不伴局部皮肤红肿、破溃,右乳头外上方5cm处可见一长约5cm的弧形切口瘢痕,触诊皮下可及瘢痕样改变,双测乳腺未及具体肿物。既往曾有乳腺炎引流病史。钼靶x线发现右乳外上后带成簇分布多发钙化影,钙化颗粒粗细不等,并可见少许点样钙化沿原引流道分布,右乳未见明显肿块影,右乳外上皮肤略增厚。
王方李丽刘玲玲高晋南郭繁张晓俊
关键词:乳腺炎多发钙化皮肤红肿切口瘢痕钼靶X线钼靶X线
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与免疫组化特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ALK+ALCL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ALK+...
王娜赵秀娟李喜李丽连科崔菊亚武晓博侯淑玲张巧花
关键词:预后因素
骨多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骨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骨上皮样血管肉瘤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为上皮样,呈巢状、条索状及丛状分布。易与低分化癌和其他上皮样肉瘤相混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特异地表达CD31、CD34和FⅧ因子等血管源性标志物。结论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且往往迅速转移,预后很差。病理医师需仔细观察光镜下组织形态,并结合一组免疫组化标记,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和娟李丽王全红王丽凤张振华于军华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肉瘤免疫组化
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方法对比被引量:16
2007年
王跃华王全红李丽肖彦增殷卫东杨宣琴王丽霞王晋芬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与影像学对照研究
2008年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多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15例SHL的组织学构型与蛋白表达,并与影像学进行对照。结果①SHL主要有3种组织学构型:血管瘤样、乳头状和实性片状,多为3种类型混合存在,且常合并有硬化。有两种细胞(实性细胞和被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共同表达MCK、EMA、Vimentin,部分病例表达CgA、Syn、S-100蛋白,不表达Ⅷ因子、CD34、CD68、Calretinin。②影像学(X线及CT)表现为肺部单发、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结节,无分叶及毛刺,CT平扫病变密度较均匀,与肌肉密度相仿。③使用秩相关统计学分析,被覆细胞的Vimentin蛋白表达与CT值相关(P<0.05),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为0.554。结论①SHL是一种来源于肺泡上皮的良性肿瘤。②影像学大多为单发圆形、类圆形肿物或结节,边缘光整,CT增强后强化程度与其病理组织构型有关。③CT增强值是否大于20Hu不能作为判断SHL良恶性的标准。
畅俊平薛仰群唐笑先李丽王丽霞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补液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与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是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为止。初产妇约需11-12 h,经产妇约需6-8 h,这一产程是整个产程中最长的一个阶段。虽然分娩是一个产妇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对于产妇的确是一个很强的应急源。大多数产妇对分娩具有恐惧、害怕心理,紧张情绪,常处于焦虑、不安状态,这种情绪使产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李丽王小利
关键词:第一产程产程时间害怕心理宫口开全宫口扩张扩张期
前列腺恶性蝾螈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恶性蝾螈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至今国内报道约84例左右,发生于前列腺仅2例。现复习国内外文献,结合本病例就恶性蝾螈瘤的命名、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予以讨论。
胡丽娜张振华李丽姚宏杨向丽
关键词:恶性蝾螈瘤文献复习前列腺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恶性肿瘤
宫颈鳞癌中癌基因C-myc与相关蛋白E_2F-1P15^(INK4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C-myc基因与其相关蛋白E2F-1、P15INK4b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份宫颈鳞癌、6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其中CINⅠ~Ⅱ级31份,CINⅢ级30份)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所有病例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病变中C-myc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E2F-1、P15INK4b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宫颈从正常组织到发生CINⅠ~Ⅱ、CINⅢ直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C-mycmRNA、E2F-1和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在2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Ⅲ与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Ⅰ~Ⅱ与CINⅢ、CINⅢ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与E2F-1、P15INK4b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E2F-1与P15INK4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myc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的不良转化。C-myc癌基因与E2F-1、P15INK4b蛋白共同作用于CINⅢ向浸润性鳞癌的发展过程。
李雪婷李丽李素红王全红
关键词:基因MYCP15E2F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