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芳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3篇治疗小儿
  • 3篇系膜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炎
  • 3篇肠系膜
  • 3篇肠系膜淋巴结...
  • 2篇治疗小儿肺炎
  • 2篇小儿肠系膜淋...
  • 2篇小儿肺炎
  • 2篇疗效
  • 2篇肺炎
  • 1篇穴位
  • 1篇穴位贴敷
  • 1篇穴位贴敷法
  • 1篇养阴
  • 1篇养阴清热
  • 1篇医药治疗

机构

  • 4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周芳芳
  • 4篇尚莉丽
  • 2篇王洁洁

传媒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减温胆汤治疗痰热互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中药加减温胆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淋巴结大小及治疗后总有效,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
周芳芳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组多继发于消化道感染或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的腹腔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是小儿常见病,临床上西医常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腹痛"范畴,病位在脾胃、肠腑。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等原因而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积滞内生,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治疗应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原则。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周芳芳尚莉丽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治疗
养阴清热止咳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疗效观察及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2021年
观察养阴清热止咳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临床疗程观察。方法:两组急性期予阿奇霉素10mg·kg-1·d-1,加入等比5%的葡糖糖注射液静脉点滴(按照阿奇霉素疗程给药),同时予退热、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患儿进入肺炎恢复期后,对照组继续予以原治疗方案治疗1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养阴清热止咳方颗粒剂口服1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身体指标(出汗、食欲、排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出汗、食欲、排便)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CD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阴清热止咳方可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患儿的出汗、食欲及大便情况,并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周芳芳尚莉丽王洁洁
关键词:疗效观察免疫功能影响
加减温胆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痰热互结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法治疗痰热互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痰热互结型)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予以中药加减温胆汤颗粒剂口服,对照组予以头孢丙烯颗粒和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总疗效和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温胆汤治疗痰热互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周芳芳尚莉丽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中医内治法、外治法(麻杏石甘汤加味口服联合外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每组患儿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肺俞穴位贴敷治疗,均治疗7~14 d。评估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症状及体征(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住院时间、临床疗效、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和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发生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血清IL-6、CRP及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2,P=0.017)。观察组血清IL-6、CRP及PCT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RMPP及SMPP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快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周芳芳尚莉丽王洁洁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麻杏石甘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