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的最佳参数。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利用不同的振荡时间,激肽原酶与微泡不同的混合比例,检测载药微泡的携带率、激肽原酶的效价、载药微泡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浓度、pH值、包封率。结果:振荡时间在45 s,载药微泡携带率最高,为(93.46±1.7)%。激肽原酶与微泡混合比在4∶1的条件下,激肽原酶效价最高且达到合格标准。载药微泡的表面电位为(-56.47±8.23)mV,平均粒径为(13.2±7.3)μm,粒径范围为6-20μm,浓度为(6-7)×10^8/mL,pH 值为(6.20±0.01),包封率为(52.5±0.8)%。结论:采用机械振荡法可成功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该载药微泡药物携带率高,稳定性较好,且能维持良好的药物效价。
- 陈佳梁燕玲郑璿陈智毅刘宇明李斯颖
- 关键词:激肽原酶微泡机械振荡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NSE、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与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关系。方法:2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44例(轻度亚组68例,中度亚组44例及重度亚组32例)及非认知障碍组74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3月时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血清NSE、BDNF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3月认知障碍组的NSE水平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治疗前认知障碍组的BDNF水平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治疗1月时2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月认知障碍组的ADL评分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NSE和MMSE评分呈负相关(r2=0.635,P<0.05),血清BDNF和MMSE评分呈正相关(r2=0.335,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NSE、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刘宇明邓燕华许治强梁燕玲胡佳佳林永强
- 关键词:卒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在起病3 d、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162例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并分析其与梗死面积、梗死部位以及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起病3 d、1个月时大面积梗死组病人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梗死面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皮质下梗死组病人起病3 d、1个月时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梗死部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功能障碍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起病3 d和1个月时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起病3 d、1个月时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存在负相关(r=-0.731,P<0.05;r=-0.490,P<0.05)。结论起病3 d和1个月时的血清GFAP与脑梗死病人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相关而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但起病后3个月的血清GFAP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
- 刘宇明邓燕华许治强
- 关键词:脑梗死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脑出血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00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57例)和无认知障碍组(43例)。并比较不同损伤水平(MMSE评分)患者三个指标之间的差异、计算三个指标与MM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NSE、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BDNF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t=7.039,t=2.247,t=4.847,P<0.01)。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间血清NSE、GFAP、BDN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22.752,F=31.506,F=38.294,P<0.01)。血清NSE、GFAP水平与MMSE评分正相关(r=0.641,r=0.604,P<0.05),BDNF与MMSE评分负相关(r=0.582,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 刘宇明邓燕华许治强梁燕玲胡佳佳林永强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脑梗死患者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erum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波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2/2013-11月在广医三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2 h的脑梗死患者60例,测量其72 h、第7 d、第14 d的NSE,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不同亚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血清NSE含量以及患者不同时间的NSE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变化与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TACI)组血清中的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余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ACI)组以及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OCI)组较对照组以及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A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CI组的NS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NSE高峰值在发病72 h后,发病第7 d后较前有所下降时较前有所下降。血清NSE含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重型患者血清的NSE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型组,中型组较对照组以及轻型组明显升高,以上数据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I患者血清NSE含量可对病灶大小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给出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有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刘宇明许治强邓燕华胡佳佳
-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是否可以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寻求促使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开发脑储备能力的有潜力的中医药疗法。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h采用银杏叶注射液以10mg/(kg体重·d)的剂量连续腹腔注射治疗6d,于缺血后第7 d、14天分别观察银杏叶组和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梗死灶周围血管密度(层粘连蛋白,Laminin的表达)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第7天和14天银杏叶组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梗死周围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示出更好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从而开发脑储备能力,这可能是银杏叶提取物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 梁燕玲高敏刘子凡刘宇明许治强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脑缺血血管新生
- 超声介导微泡携带激肽原酶靶向治疗技术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微泡携带激肽原酶靶向治疗技术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激肽原酶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MCAO术后24h所有大鼠按不同组别予以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d或6d.超声组在尾静脉给药的同时,予以超声辐照缺血侧颅骨10 min.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双皮质素的表达变化和梗死灶周围血管密度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激肽原酶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SVZ区在每20倍目镜视野下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51.8 ±13.1、125.7±11.6、130.2±13.7、234.5±12.4和123.7±10.0,梗死灶周围区在每10倍目镜视野下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0.0%±0.8%、5.2%±0.7%、5.0%±1.0%、8.0%±1.8%和5.0%±0.9%.其中,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和激肽原酶组梗死侧SVZ区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和梗死灶周围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同时点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双皮质素: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17.88、17.17、18.16,P<0.01;激肽原酶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15.42、14.78、15.70,P<0.01.层黏连蛋白: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7.01、6.71、7.11,P<0.01;激肽原酶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
- 陈佳梁燕玲郑翾陈智毅刘宇明李斯颖
- 关键词:神经再生激肽释放酶类微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