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国华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果
  • 2篇麻醉
  • 2篇肺癌
  • 2篇肺癌根治术
  • 1篇医生
  • 1篇针药
  • 1篇针药复合麻醉
  • 1篇舒芬太尼
  • 1篇术后低体温
  • 1篇术后患者
  • 1篇体温
  • 1篇全麻
  • 1篇全身麻醉
  • 1篇羟考酮
  • 1篇胃癌
  • 1篇胃癌根治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孔国华
  • 2篇陈冀衡
  • 1篇朱文智
  • 1篇万有
  • 1篇李晓曦
  • 1篇王祥瑞
  • 1篇陈克能
  • 1篇刘燕
  • 1篇范志毅
  • 1篇张云霄
  • 1篇黄川
  • 1篇张云霄
  • 1篇刘英华
  • 1篇姚月勤
  • 1篇范志毅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4例,年龄18-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2例。针药复合组(A组)32例,对照组(C组)3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术中持续及术后3次(术后6 h、24 h、48 h)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术前、术后电刺激强度为引起感觉阈强度2-3倍即10-15 m A,术中麻醉期间刺激强度为30 m A,刺激部位是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30 min/次;C组也以相同的装置和时间点连接在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处但以较小电刺激强度4 m A进行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IA)。术后6 h、24 h、48 h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的用药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A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镇痛泵用药量及术后6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有效按压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张云霄陈冀衡万有王祥瑞范志毅黄川陈克能孔国华李晓曦
关键词:全身麻醉肺癌镇痛
麻醉科护士在麻醉文书质量控制中的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麻醉科护士在麻醉文书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25287例病历资料,依照有无配备手术间麻醉科护士管理分为三组,将2018年1—11月病历资料中无麻醉科护士设为对照组(8847例),将2018年12月—2020年9月科室配备手术间麻醉科护士设为观察1组(9248例)和观察2组(7192例),比较三组麻醉文书质量缺陷总发生情况及麻醉文书核查表各项目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麻醉文书质量缺陷总发生率分别为9.71%、3.57%,均低于对照组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文书核查表共22个项目,其中三组在麻醉文书15个项目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科护士的引入在麻醉文书质量控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麻醉文书书写质量。
刘燕邱倩孔国华朱文智
关键词:麻醉科医生护士
加温毯复温对全麻胃癌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加温毯复温对全麻胃癌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19年9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的81例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2组患者均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输液加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温毯复温。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核心体温变化情况、恢复室滞留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核心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核心温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胃癌术后低体温患者使用加温毯复温,可提高核心温度,缩短恢复室滞留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赵晨孔国华
关键词:术后低体温干预效果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病人静脉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 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病人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154例,年龄18 ~ 64岁,性别不限,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S组,n=76)和羟考酮组(O组,n=78).2组均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术后当VAS评分≥4分时,2组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或羟考酮2 mg,必要时重复给药,直至VAS评分≤3分,随后进行PCIA,镇痛至术后48 h,S组PCIA泵药液配方为托烷司琼20 mg+舒芬太尼200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0组PCIA泵药液配方为托烷司琼20mg+羟考酮5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1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4分时肌肉注射吗啡10 mg补救镇痛.记录补救镇痛情况、病人镇痛满意度及镇痛有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O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病人镇痛满意度、头晕和镇静过度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见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发生.结论 与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病人静脉镇痛时可达到相似的镇痛效果,且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较低.
张云霄陈冀衡范志毅刘英华姚月勤孔国华
关键词:舒芬太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