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过氧化钙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去除性能被引量:17
- 2015年
- 针对水体中低浓度磷深度净化问题,以过氧化钙为吸附剂,采用等温吸附、吸附热力学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开展其对磷酸盐吸附特性的研究,讨论p H、共存阴离子对其除磷过程的干扰能力.结果表明:(1)过氧化钙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方程,过氧化钙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为381.7 mg/g(25℃);(2)过氧化钙在除磷过程中系统的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即过氧化钙对磷的吸附作用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3)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可精准地描述过氧化钙的吸附行为,其吸附速率随着溶液中磷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经过4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4)过氧化钙在p H=8时除磷效果达到最佳;(5)高浓度倍数的共存阴离子中,CO2-3对过氧化钙除磷影响最大,在10倍浓度下可造成吸附量减少14.7%.
- 熊鑫柯凡李勇李文朝潘继征张洪高亚
- 关键词:过氧化钙磷酸盐除磷低浓度CAO2
- 江苏滆湖北部区整治后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环境因子变化规律被引量:14
- 2015年
- 滆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型湖泊,为了解其治理后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规律,2013年1 12月对其北部区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3属61种,春、冬季以栅藻(Scenedesmus)和小环藻(Cyclotella)为主要优势种属,夏、秋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为主要优势种属,采样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值为90.6 mg/L,出现在8月份,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植被覆盖区低于敞水区.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水温是影响滆湖北部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比较相同月份湖区内部菱角芦苇区和未治理的敞水区的平均生物量,菱角区生物量较敞水区低约72.7%~91.1%,芦苇区生物量较敞水区低约63.9%~83.7%.在8、9月湖区内敞水区暴发水华时菱角区浮游植物生物量仅为敞水区的14.6%,芦苇区为敞水区的30.3%.
- 高亚潘继征李勇何尚卫吴晓东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一种梯田式跌水曝气组件及其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田式跌水曝气组件,所述梯田式跌水曝气组件由5-10级跌水曝气元件构成,每级跌水曝气元件高差为0.2-0.5m。其中每级跌水曝气元件由多个尺寸均一的跌水曝气单元连续拼接而成,相邻两级跌水曝气元件相互嵌入。本...
- 潘继征高亚徐力刚陈开宁
- 文献传递
- 江苏滆湖北部湖区综合整治后夏季水体光环境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选取滆湖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开放水体的北部湖区水体光环境是否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恢复.通过对整治后的2013年夏季(7月和8月)滆湖北部整治湖区(A湖区)和临近未整治区(B湖区)水体光环境的监测,发现在夏季7月A湖区透明度(SD)平均达39 cm,显著高于B湖区,同时7月A湖区SD较8月高.夏季悬浮物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水体光环境的主要因子.7月两个湖区无机悬浮物的浓度差异是造成SD和Kd差异的原因;7月与8月A湖区Chl.a的浓度差异,是造成A湖区两个月份水体光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与整治时(2009年)相比,7月水体光环境显著提高.整治后A湖区水深的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沉水植物的恢复.
- 何尚卫李勇潘继征高亚吴晓东
- 关键词:综合整治沉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