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油藏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油藏
  • 1篇氮气
  • 1篇低渗油藏
  • 1篇压裂
  • 1篇油井
  • 1篇油井热洗
  • 1篇渗透率
  • 1篇凝析
  • 1篇凝析气
  • 1篇凝析气藏
  • 1篇配伍性
  • 1篇气藏
  • 1篇热洗
  • 1篇注CO2
  • 1篇注采
  • 1篇注气
  • 1篇相态

机构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5篇夏彪
  • 4篇卢丽
  • 2篇易红
  • 2篇孙雷
  • 2篇陈小凡
  • 1篇朱江
  • 1篇侯大力
  • 1篇乐平
  • 1篇候大力
  • 1篇李晨溪
  • 1篇刘宇展
  • 1篇张利明

传媒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渗透油藏考虑压裂的注采井间压力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低渗特低渗油藏都要进行压裂才具有经济效益。提出水井爆燃压裂、采油井水力压裂情况下的注采井间压力分布的求解思路,运用达西径向渗流模型、一维条带状渗流模型和拟线性渗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更准确地求解注采压力分布,符合现场实际应用。
卢丽陈小凡夏彪易红朱江
关键词:低渗透压裂
X区块注CO_2和N_2提高反凝析油采收率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X区块原始地层流体的相态分析,确定了该区块为近临界凝析气藏。该区块一直采用衰竭式开采方式,气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7MPa,自开采以来至2012年8月地层压力下降为10MPa,已低于露点压力,反凝析加剧,地层污染加重,并造成大量的凝析油损失。利用该凝析气田附近所具有的高纯CO2气藏气,探索注CO2气开发方式改善和提高凝析油气的采收率具有技术进步意义。通过对CO2和N2两种注入气与地层流体膨胀实验数据的对比研究,得到CO2与地层流体的增溶膨胀能力、混相能力等相态配伍性较好且优于N2。在CO2与目前地层凝析油混相能力研究中发现在19.3MPa下CO2能与目前凝析油达到混相,CO2与目前地层凝析油容易达到混相,故开采时只要通过先期注CO2把目前地层压力提高至19.3MPa以上,就可实现混相驱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
夏彪崔飞飞孙雷卢丽侯大力刘宇展
关键词:凝析气藏相态分析注CO2配伍性采收率
注含氧氮气油藏产出气的爆炸极限与临界氧含量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西部某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在注入氮气的过程中,存在着氮气源内含有氧气的问题,这对油田的实际生产产生很大的安全威胁。为了研究该油藏注气的可行性,在室内进行了氮气不同含氧量条件下注入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实验,得到不同含氧条件下注氮气驱的评价效果。研究表明:在高温高压油藏内部,氧气不会因分子质量较大等原因发生沉积;含氧氮气在油藏内部会与原油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含量越高,氧化反应越强;氧化产生的CO2对油藏的抽提作用明显,会使油藏流体变稠,气油比降低。文中用化学法和作图法对产出气体的临界氧含量作出简单确定,化学法确定临界氧含量为12%左右,作图法为16%,考虑到安全系数等因素,建议实际生产过程中氧气含量应低于8%。
张利明孙雷王雷夏彪候大力
关键词:注气安全评价可燃气体
裂缝型低渗油藏主、侧向井渗透率推算被引量:3
2013年
低渗油藏一般都发育不同程度的天然微裂缝,这些裂缝直接或间接地与水力压裂缝沟通,造成主、侧向井平均渗透率的差异。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准确推算低渗油藏主、侧向井间等效渗透率的方法。文中在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时间预测公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动态生产资料,反推计算主、侧向井的渗透率。利用西峰油田长8储层M油藏现场动态资料进行实例验证,证明该方法在现场应用中简单可行。该方法为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渗流分析技术,以及井排距调整方案等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
卢丽陈小凡夏彪乐平易红李晨溪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建立油井热洗效果预测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热洗作为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清蜡、解堵工艺,在我国各油田普遍采用,热洗效果和多因素有关:油井的产液量、动液面、泵挂深度、含水率、地质因素等等,如何对热洗效果进行预测,目前还没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为此提出引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建立油井热洗预测模型的思路,利用模型进行油井热洗效果的预测,将应用于医学的预测方法引入油田开采工艺中。在鄂尔多斯三叠系长8层的典型低渗稠油M油藏,利用油田已知的热洗数据推导出该油田的预测模型,对该油藏油井热洗效果进行预测,发现该理论能有效指导现场作业。
卢丽夏彪
关键词:低渗透稠油油藏热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