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江苏栖霞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 2022年
- 栖霞山铅锌矿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对江苏栖霞山铅锌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研究发现,主要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窄,在-0.7‰~2.9‰,均值为0.8‰;表现出δ34S具有单一的峰值,且均值分布在0~2‰,表明其他组分的硫来源较少,具有岩浆硫特点。江苏栖霞山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硫,铅锌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阶段,与同生沉积期无关。
- 张倩王芳刁谦孟斐斯
- 关键词:铅锌矿硫同位素
- 福建紫金山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被引量:18
- 2015年
- 紫金山复式岩体位于福建紫金山大型-超大型铜金矿田中,包含迳美、五龙寺以及金龙桥三个岩体,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64Ma、163Ma及155Ma,为中晚侏罗世时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属LREE富集型。微量元素Ba、Nb、La、Ce、Sr、P、Ti都表现出较明显的负异常,不同岩体表现出的负异常程度不同;而Rb、Th、U、Pb则呈现正异常。紫金山复式杂岩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的变化范围较大,而εNd(t)变化范围在-10.3^-6.8之间,tDM2值为1.5~1.78Ga。锆石的Hf同位素εHf(t=155Ma)为-19.0^-7.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62~2.37Ga。紫金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大规模的上地壳(包括华夏元古代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的部分熔融有关,并经历印支期花岗岩的同化混染。紫金山复式岩体属低温S型花岗岩,主要发生长石、褐帘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导致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 李斌赵葵东张倩徐耀明朱志勇
- 关键词: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岩石成因
- 福建上杭罗卜岭铜钼矿床中侵入岩的矿物学研究及成矿意义
- 2015年
- 罗卜岭铜钼矿床位于福建紫金山铜金(钼)矿田,属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在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与矿化有关的成矿岩体为罗卜岭岩体,其形成时代为约103 Ma;而与矿化的无关的花岗闪长岩则发育有两期:一期早于罗卜岭岩体,形成于110 Ma;另外一期底侵早期的岩体,形成于97 Ma。罗卜岭与中寮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
- 李斌李斌蒋少涌赵葵东
- 关键词:铜钼矿花岗闪长岩铜金侵入岩矿物学研究
- 福建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体系演化的同位素示踪
- 2015年
- 福建上杭的紫金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金矿田。现已探明金属储量为:金>400吨,铜>400万吨;此外还有银约6300吨,钼>11万吨。矿化主要受晚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围绕中酸性次火山岩-浅成斑岩侵入体分布,演化形成了一套矿化类型齐全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主要包括: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紫金山铜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悦洋银多金属矿床),斑岩系统(罗卜岭铜钼矿床,浸铜湖铜钼矿床,五子骑龙铜矿床);
- 李斌李斌蒋少涌赵葵东
- 关键词:低温热液斑岩体铜金矿矿化类型成矿系统侵入体
- 福建紫金山矿集区浸铜湖花岗斑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指示华南岩石圈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紫金山矿田内浸铜湖铜钼矿床发育的花岗斑岩开展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01.1±1.9)Ma,属早白垩世。浸铜湖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εHf(t=101 Ma)为-6.1~0.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09~1.51 Ga,不支持其形成于华夏陆壳基底物质或壳源(变质)沉积岩的直接熔融。锆石Ce4+/Ce3+值指示岩浆氧逸度较低,表明其成因类似于华南分异的I型花岗岩,主要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华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受俯冲作用影响,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其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 张倩吴湘滨张倩吴湘滨杨牧钱美平
-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