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彬

作品数:13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脊柱
  • 4篇椎体
  • 4篇3D打印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药物
  • 2篇人类白细胞
  • 2篇人类白细胞抗...
  • 2篇人类白细胞抗...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手术
  • 2篇他汀
  • 2篇他汀类
  • 2篇他汀类药
  • 2篇他汀类药物
  • 2篇突出症
  • 2篇内质网
  • 2篇强直

机构

  • 11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陈扬
  • 13篇杨泽雨
  • 13篇张伟彬
  • 11篇杨欣建
  • 7篇蓝涛
  • 4篇钱文彬
  • 2篇夏小龙
  • 2篇朱峰
  • 1篇曾腾辉
  • 1篇白雪岭
  • 1篇任凯
  • 1篇邱奕雁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骨科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6篇2016
  • 7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与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价MIS-TLI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自2013-06—2015-01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研究,PLIF组34例,MIS-TLIF组2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周ODI评分,术前与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结果 2组切口均一期愈合。56例均获得8~14(11.2±2.3)个月的随访。与PLIF组相比,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周VAS评分及O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IS-TLIF与传统开放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理想临床疗效,但是MIS-TLIF在术中减少组织创伤及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PLIF。
张伟彬陈扬杨欣建钱文彬杨泽雨夏晓龙蓝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中青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4-05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的35例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固定节段活动度、邻上位节段活动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0-240(138.86±36.70)min,术中出血量100~600(212.86±77.78)ml。35例术后获得随访6~35(21.94±7.74)个月。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仍保留了部分固定节段活动度,且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活动度与术后l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邻上位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末次随访时略有代偿增加(P〈0.05)。结论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可靠,有效缓解了患者腰背痛,可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定程度上能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杨泽雨杨欣建蓝涛张伟彬夏晓龙朱峰张小骞陈扬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
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最佳他汀类药物及剂量选择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具有最佳抗骨质疏松作用的他汀药物种类和药物剂量,为进一步研究他汀药物同时发挥抗骨质疏松和调脂作用提供基础。方法 40只12月龄新西兰白兔通过双侧卵巢切除和泼尼松龙诱导8周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RSV)组,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组,阿仑膦酸钠片(Alendronate,ALN)组。RSV组和Sim组按药物浓度梯度分为五个小组。定期测量白兔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sity,BMD)和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值。结果8周末BMD较0周时明显降低(P<0.05)。12、24和36周末,RSV组、Sim组和ALN组比NS组BMD、BGP水平明显升高,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RSV组与ALN组指标接近(P>0.05)。RSV组内中以60 mg/(kg·d)喂养时,BMD、BGP较其他组明显升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效果接近唑来膦酸;亲水性瑞舒伐他汀比疏水性他汀药物作用更佳;并且剂量在60 mg/(kg·d)时效果更好。
钱文彬杨欣建陈扬蓝涛杨泽雨张伟彬夏晓龙
关键词:骨质疏松他汀类药物双膦酸盐骨密度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最早被证实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呈强相关性的基因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但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学者对此提出各自的致病假说,尚未能达成统一认识。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内质网氨基肽酶...
夏晓龙陈扬张伟彬杨泽雨杨欣建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B27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3D打印钛孔结构与实体钛结构椎体的体外生物力学测试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3D打印钛孔结构与实体钛结构椎体植入猪腰椎后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测试,评价其活动范围情况及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8具新鲜成年猪脊柱标本(L1~L6)随机分配到以下三组:对照组(未置换)、钛孔结构椎体置换组(取出L3椎体行钛孔结构椎体植入,简称钛孔结构组)、实体钛结构椎体置换组(取出L3椎体行实体钛结构椎体植入,简称实体钛组)。测试标本的前屈、后伸、侧屈、轴向旋转角位移运动变化。结果实体钛组、钛孔结构组分别与对照组在各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钛孔结构组与实体钛组在各方位的角位移运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种固定状态下各方位的即刻稳定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3D打印人工椎体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但3D打印的钛孔结构人工椎体在融合方面优于实体钛结构。
张伟彬陈扬杨欣建白雪岭杨泽雨夏晓龙钱文彬蓝涛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生物力学内固定器
新型3D打印多孔钛人工椎体在猪脊柱模型置换前后的生物力学测试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新型3D打印多孔钛人工椎体在猪脊柱模型置换前后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研究,评价该新型3D打印人工椎体的活动范围情况和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8具新鲜相近的猪脊柱标本(L1-L6),根据L3椎体置换前后,分为置换前组和置换后组。分别测试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位移角度变化。结果在0~8N.m逐级加载中,置换后组运动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各向量的位移角度变化明显小于置换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轴位旋转位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新型3D打印人工椎体的设计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在猪脊柱模型L3椎体置换后,即刻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杨泽雨杨欣建陈扬张伟彬夏晓龙蓝涛朱峰张小骞
关键词:3D打印人工椎体生物力学测试
3D打印技术在硬组织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大有增长的趋势,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正在进行大量尝试,试图充分应用该技术服务人类的医疗行业。文章就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3D打印材料及该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现状作简要描述与说明,使读者对3D打印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初步了解。
陈扬夏晓龙张伟彬杨泽雨杨欣建
关键词:3D打印硬组织
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的有效途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传统降血脂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自1999年Mundy[1]等发现他汀类药物有抑制破骨、促进成骨作用以来,很多基础和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值得肯定.然而也有部分实验认为他汀类药物...
陈扬张伟彬杨泽雨夏小龙邱奕燕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最早被证实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呈强相关性的基因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但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学者对此提出各自的致病假说,尚未能达成统一认识。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及白细胞介素类基因等先后被发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就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做一论述。
夏晓龙陈扬张伟彬杨泽雨杨欣建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白细胞介素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个性化椎体定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阐述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猪脊柱个性化椎体的过程,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进行人工椎体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提供实体。方法通过对20头紫金蓝塘草猪的腰椎进行连续断层CT影像采集,获得猪腰椎DICOM影像数据,将所获得的影响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并应用该软件对断面影像进行修补和擦除,得到满意的3D图像,并以STL格式保存,应用Solid Works软件优化设计具有不同孔隙大小、孔隙率等特征的复杂多孔结构,再通过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打印出最终的人工椎体。然后,手术取出猪的整个7节腰椎,并将对应节段置换成人工椎体。观察人工椎体与猪脊柱椎体形态差异及椎体置换后整个腰椎形态变化。结果通过3D打印的人工椎体与手术取出的猪的相应节段椎体形态结构完全相符,置换后脊柱形态与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结构的椎体个性化制作,为被破坏的椎体实现个性化人工椎体置换提供新的思路。
夏晓龙陈扬邱奕雁杨欣建张伟彬杨泽雨
关键词:人工椎体蜂窝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