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病房噪音的暴露状况。方法使用丹麦B&K2231精密积分声级计到以上A、B、C三家医院的NICU病房进行实地噪音测量记录嘈杂时间和相对安静时间的噪音强度,同时将嘈杂时段细分为:交班时间、护理时间、治疗操作时间,安静时间包括护理操作的间隙时间(白天和夜间);记录培育箱内外的噪音,针对培育箱噪音,采取措施一内置吸音泡沫材料,外遮盖薄单、隔离毯,减低噪音及评估改善结果。结果ABC三家医院在嘈杂时间噪音为(62.60±2.33)dB,安静时间段为(55.80±2.6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班时间B医院噪音(65.10±2.44)dB,比A医院(62.3±1.5)dB、C医院噪音(61.80±1.91)dB,高2.7~3.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P〈0.05和P〈0.01)。早晨护理时间B医院噪音(64.90±1.06)dB,比A医院(62.0±2.4)dB高3dB(P〈0.01),治疗时间B医院噪音(63.30±1.19)dB,比A医院(60.7±2.2)dB,高2.5~3.0dB(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宣教活动后A医院检测病房噪音,嘈杂时间噪音强度由(61.70±2.12)dB降为(56.90±2.49)dB下降4.7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静时间噪音由(55.0±1.7)降为(53.90±0.88)dB,下降1.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育箱内、外噪音分别为(58.60±3.43)dB和(67.10±1.87)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箱内放泡沫材料后噪音为(56.20±1.83)dB,下降2.8dB,箱外覆盖薄单前、后盖及全盖,后噪音为(57.00±1.47)dB和(55.3±1.3)dB,箱外覆盖单、双隔音毯前、后盖及全盖后噪音为(54.50±1.33)dB和(54.10±1.15)dB及前后盖、全盖噪音为(54.70±0.63)dB和(54.10�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人应对慢性病共病的体验。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检索老年人应对慢性病共病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依据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整合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60个研究结果,整合成10个新的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慢性病共病协同衰老所致改变;对慢性病共病的反思和反应;调适以维持正常生活。结论慢性病共病协同衰老给老年人生活造成多方面的挑战,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对共病不同应对方式,重视源于其智慧总结的应对策略,设计、开发可行的应对共病的干预性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