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个月至16岁,体重3.1-51.0(15.6±5.2)kg;年龄分布:〈1岁2例;1-3岁2例,3-16岁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手术方案实现个体化。结果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3例,应用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并移植冠状动脉的手术(Bentall术)1例,行Ross手术2例,行改良Ross手术6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中未发现明显的瓣膜返流,患儿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结论zbJL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外科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中远期主动脉瓣再次发生病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
- 朱贵军严哲陈兴澎王亚宏蔡巍巍李斌李晓恒张小涛赵勇鹏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个体化治疗
- 心脏影像学方法评估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左心房在心动周期中主要有储存、通道及辅泵三个功能。左房容积和功能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心脏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左房容积及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赵勇鹏常静
- 关键词:左房容积左房功能心脏影像超声心动图
- 改良腹膜透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改良腹膜透析(P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200例,需要改良PD治疗21例。6例合并低心排综合征(LCOS),15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ARI),年龄2d至6岁,体质量2.5-15.0kg。其中法洛四联症(TOF)4例、室间隔完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3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CAVC)2例、肺动脉闭锁(PA)2例、主动脉弓离断(IAA)2例、单心室(SV)1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3例、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CO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2例。结果应用改良PD治疗21例,治愈20例。术后改良腹膜透析治疗2-5d,住监护室治疗时间5-90d,尿量恢复正常1-3d,血清肌酐、尿素氮恢复时间为术后3-5d,乳酸降至正常时间1-2d,其中1例因严重LCOS,术后难以停机直接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死亡2例。结论改良腹膜透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是明显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临床应用中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关注。
- 朱贵军陈兴澎蔡巍巍严哲赵勇鹏
- 关键词:腹膜透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
-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时机与策略被引量:1
- 2015年
-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缺损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即使在外科手术的干预下,仍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上对其诊治的时机和方法仍有争议。现就目前研究,将关于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做一综述。
- 赵勇鹏陈兴澎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缺损
- 行瓣膜置换术同期配合射频消融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系统地探究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同期配合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80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瓣膜置换术,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同期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房颤转复率、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同期配合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实际价值显著。
- 赵勇鹏陈兴澎
-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
- 定量组织速度及应变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房功能的评估比较
-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左房功能的差异。比较传统心脏超声方法与组织运动速度(TVI)、应变率(SR)方法在评估左房功能方面的相关性。阐述TVI、SR在左房功能测定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
- 赵勇鹏
- 关键词:组织速度成像组织多普勒成像应变率左房功能
- 短支架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短支架血管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主动脉根部处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8例,年龄27~75岁(49.3±10.3)岁,所有患者接受升主动脉短支架血管植入十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死亡2例(5.1%),二次开胸探查4例(10.8%,4/37)。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随访1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结论短支架血管可较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破口位置较高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 陈兴澎赵勇鹏叶亚飞陈嵩朱贵军胡杰
- 关键词:主动脉瘤人工血管心血管外科手术
- 野百合碱诱导运动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他达那非早期干预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建立运动诱发肺动脉高压(exercise induced PH,EiPH)大鼠模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治疗,评估大鼠PH进展、肺血管重塑情况及生存率。方法:雄性Sprague Dawely(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20 g,大鼠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60 mg/kg)后,分别在第1、3、5、7、9天检测大鼠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及运动状态下峰值mPAP(maximum mPAP,mPAPmax)。选取大鼠静息mPAP<25 mmHg且运动状态下mPAPmax>30 mmHg定义为EiPH组;将大鼠静息mPAP≥25 mmHg随机分为静息PH(rest PH,rPH)组和PH组;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组。EiPH组与rPH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他达那非灌胃2周。各组大鼠于实验终点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改良右心导管测压,留取心肺组织。结果:MCT注射后第7天,大鼠运动状态下mPAPma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8.5±2.7)mmHg vs.(27.24±0.46)mmHg,P=0.000]。MCT注射后第35天,rPH+T组大鼠静息mPAP升高[(26.67±0.11)mmHg vs.(35.23±0.47)mmHg,P=0.000]、右室肥厚指数增加(0.34±0.01 vs.0.46±0.02,P=0.004)、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增加(44.4%vs.55.6%,P=0.008)。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EiPH大鼠模型。他达那非干预实验结果表明,早期阶段给予PH大鼠治疗的降压及抑制肺血管重构效果优于同等剂量药物的晚期用药。
- 朱中凯易鑫何杨柯丰天宇赵勇鹏李丹陈中祝黄玮
- 关键词:肺高压他达那非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第一部分探索TCST干预PAH大鼠的最佳时间目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已被证明是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原因之一,本部分主要检测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ranse...
- 赵勇鹏
- 关键词:颈交感神经干离断交感神经阻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