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莎

作品数:12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重症
  • 3篇重症患者
  • 3篇老年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导管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元化护理
  • 1篇心病

机构

  • 10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军区联勤...

作者

  • 10篇肖莎
  • 3篇郭振辉
  • 2篇程洁
  • 2篇徐国翠
  • 2篇余海洋
  • 1篇何燕娴
  • 1篇孙照琨
  • 1篇孙杰
  • 1篇李芳
  • 1篇熊日成
  • 1篇陈蕊
  • 1篇王玲玲
  • 1篇蒋文喜
  • 1篇刘海
  • 1篇刘秋霞

传媒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建立压疮护理小组,有效的预防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根据责任制护理排班模式,由科室经过院内外系统培训、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压疮小组,对科室的压疮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及效果评价.结果:2011年06月~2013年02月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压疮护理小组的成立有效地预防了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小组成员积极学习压疮相关的新知识,同时带动其它责任护士自觉学习,整体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肖莎梁藕香
基于自适应Tikonhov正则化约束的红外光谱重构及在药品辨识中的应用(英文)
2017年
针对红外光谱常常遭受到谱带重叠和随机噪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Tikhonov正则化约束的红外光谱信号重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抑制平坦区域的噪声和保存谱带的结构信息,不同光谱区域的结构信息可以通过自适应项来区分。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有效通过交替最小值最优方法求解。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分裂重叠的谱带并抑制Poisson噪声。重构的红外光谱易于提取光谱特征并解释未知的药品成分。
刘秋霞肖莎郭振辉刘海
关键词:红外光谱学光谱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成形术并支架术3例临床护理被引量:3
2011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对于严重纤维化或钙化性冠状动脉病变不能行PCI者,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成形术(PTCRA)[2]。近年来,我院成功进行了3例PTCRA手术,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徐国翠熊日成肖莎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护理支架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病变
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295例围术期护理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3例穿刺未成功,改为股动脉穿刺,其余252例均顺利手术,其中234例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术中发生血管痉挛2例,术毕即拔除动脉鞘管;术后发生切口出血8例、术侧肢体肿胀7例、静脉炎3例,经积极处理均好转。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无穿刺点血肿、手部缺血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成功的保障。
徐国翠蒋文喜肖莎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围术期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观察VAP与年龄、营养不良状态、使用制酸剂及抗菌药物、胃内容物反流、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心理反应等变量的相关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VAP42例,发生率为23.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3.12)、胃内容物反流(OR=4.02)、血清白蛋白低(OR=3.08)、机械通气时间长(OR=4.16)、抗酸剂应用(OR=2.67)、预防应用抗菌药物(OR=2.69)、存在不良心理反应(OR=2.87);VAP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分别为23.81%、(34.23±10.34)d、14.29%,非VAP组分别为11.19%、(17.28±4.34)d、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预防护理,以减少和预防VAP的发生。
黄红铃陈永元肖莎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重症患者APACHEII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中行APACHEII评分对护理侧重点的指导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截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共12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及侧重护理组,通过APACHEII评分对患者护理行有侧重点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侧重护理组抢救成功率对比普通护理组高出10%,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短(2±2.1)天,费用低(1894.2±220.1)元,在静脉炎、压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低11.67%、6.67%、13.33%,护理满意度高11.67%,以上数据行统计分析存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论:根据APACHEII评分予不同级别护理,并在病情进展中做到复评,使抢救成功率增加、住重症病房时间缩短、住重症监护病房费用减低、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减少.
程洁肖莎魏宜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APACHEII评分护理
多元化护理在老年ICU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5
2014年
由于老年患者是特殊的群体,入住ICU后容易发生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的发生可加重患者的原发疾病,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疾病病死率,并可导致患者康复延迟或死亡。为防止该综合征的发生和早期、及时的护理干预,多元化护理逐步应用到该综合征的护理中,但专门针对老年患者ICU综合征的多元化护理应用较少,所以现通过对近几年多元化护理在ICU综合征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从老年ICU综合征患者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多元化护理在ICU综合征中的应用情况及如何做好多元化护理在老年ICU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更好地将多元化护理应用到老年ICU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预防或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余海洋肖莎
关键词:老年患者ICU综合征多元化护理
品管圈活动延长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延长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以保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持续、有效的脏器功能支持。方法成立品管圈,依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各种品管圈工具和手法,根据选定的主题,设计各类查检表进行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的现状调查及血滤器使用时间影响因素解析,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培训、技术更新、医护一体化协作等相应对策,对延长血液净化治疗中血滤器使用时间的方法进行综合管理,并将活动前、后的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小组成员拟定的相应对策的实施,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由改善前的11.83 h延长至22.78 h,目标达成率为140%,进步率达到92%。结论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延长血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保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进行。
余海洋肖莎程洁陈蕊
关键词:品管圈血滤器
预防颈部活动受限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预防颈部活动受限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拟使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分为观察组(n=106)及对照组(n=104).观察组采用超声探头压迫法,对照组采用指压法,观察两组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情况,X线摄片PICC末端位置正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ICC异位入颈内静脉的例数[3例(2.8%)]显著低于对照组[36例(34.6%)](P=0.000).两组X线摄片PICC末端位置正确率均为100%.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结论 超声探头压迫法较指压法能降低颈部活动受限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概率,而且较安全.
何燕娴肖莎郭振辉李芳
关键词:指压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颈部活动受限
190例重症患者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了解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患者特别是老年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采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方法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190例均成功置入气管切开管.有22例切开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 g/L,切开后总体血红蛋白降低(P<0.05),体温升高(P<0.05),但切开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无明显变化(P>0.05).切开长期并发症发生率6.84%.切开后1周病死率7.89%,30 d病死率31.58%.急性心梗患者7d内病死率高(P<0.05).切开前白细胞偏高患者、血小板偏低患者、因呼吸衰竭切开患者或接呼吸机14 d后切开患者30 d病死率高(P值均<0.05).老年患者158例,老年患者切开前贫血、血小板偏低、动脉血氧分压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偏高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偏高患者比例高,因呼吸衰竭切开较多(P值均<0.05),与60岁以下7d病死率、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以老年患者为主的重症患者中,成功率较高,出血以外的并发症较低,老年重症患者病死率无增加,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包括老年患者在内的重症患者中.
孙照琨孙杰王玲玲肖莎郭振辉
关键词: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重症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