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佳玲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凝四项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微生态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瘤病毒感...
  • 1篇体感
  • 1篇瘤病毒
  • 1篇结核
  • 1篇结核杆菌
  • 1篇结核杆菌感染
  • 1篇患儿
  • 1篇宫颈
  • 1篇宫颈病

机构

  • 4篇安庆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冯佳玲
  • 3篇夏天
  • 1篇马丽
  • 1篇徐海涛
  • 1篇徐海涛
  • 1篇王义平
  • 1篇李小月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杆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抗结核抗体检测试验在结核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度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疑似或待检结核患者142例,根据最后的诊断将患者分为结核组和非结核组,结核组又分为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分别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抗结核抗体检测试验.结果 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非结核组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6.4%、61.1%和30.4%;抗结核抗体检测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9.1%、27.8%和31.4%.γ-干扰素释放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9.6%,抗结核抗体检测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0%和68.6%.结论 在结核诊断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有利于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
李小月韩婷婷夏天徐海涛冯佳玲
关键词:结核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20年2月-2022年8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同病情程度儿童的RDW和CRP水平变化,分析RDW、CRP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CRP水平变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RDW、CRP水平分别为(16.82±2.24)%、(12.16±3.45)mg/L,明显高于非重度组(14.18±1.84)%、(7.88±2.3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9、6.534,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RDW、CRP水平具有相关性(r=0.288、0.332,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RDW、CRP联合预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0.778,特异度为0.912。结论RDW、CRP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存在一定关联,联合检测RDW、CRP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唐晓俊冯佳玲夏天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
4℃下不同放置时间对标本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4℃下不同的放置时间对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凝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评估标本保留时间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血凝检测标本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检测A、B两组标本即刻检测及放人4℃冰箱下1、2、3、4、5、6、7、8及24h的血凝四项的值。将1~8h,24h的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与即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标本PT、APTT与TT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标本PT在4~8h的时间点相对即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在A、B组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条件下,PT正常的标本放置24h仍有临床参考价值,PT异常的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h,APTT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h,而TT检测标本宜在采血后1h内完成。
夏天王义平冯佳玲徐海涛
关键词:血凝四项
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女性90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宫颈液基细胞学及HPV检测,分析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及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90例受检者中共检出HPV阳性30例,占33.33%;宫颈正常者78例(86.67%),宫颈病变者12例(13.33%)。受检者阴道微生态菌群、炎症及念珠菌感染在HPV(+)和HPV(-)间及宫颈正常和宫颈病变受检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阴道pH、滴虫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在HPV(+)和HPV(-)间及宫颈正常和宫颈病变受检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密切相关,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可增加HPV感染及宫颈病变风险。
肖强马丽吴佳冯佳玲潘陶强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