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龙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肌层
  • 2篇膀胱
  • 2篇膀胱肿瘤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凋亡
  • 1篇诊疗意义
  • 1篇手术质量
  • 1篇尿道
  • 1篇尿道膀胱
  • 1篇尿道膀胱肿瘤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 1篇前列腺癌细胞
  • 1篇鞘氨醇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肿瘤复发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胡海龙
  • 3篇吴长利
  • 3篇王文龙
  • 2篇张羽
  • 2篇邢晨
  • 1篇谢林国
  • 1篇王意涵
  • 1篇孙岩
  • 1篇李胜
  • 1篇田大伟
  • 1篇徐浩
  • 1篇沙楠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检测前列腺癌细胞PC3溶酶体膜通透化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串联红绿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溶酶体膜蛋白来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溶酶体的变化,构建靶向溶酶体膜通透化(LMP)的筛选模型,为后续靶向溶酶体膜通透化的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1)设计构建串联红绿荧光报告基因标记溶酶体膜蛋白(Lamp2c)的真核表达载体pLamp2C.红色荧光蛋白(mR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2)荧光显微镜观察pLamp2C—mRFP-EGFP质粒转染人PC3细胞表达情况;(3)用LysoTrackerBlue浓度为55nmol/L的培养基孵育转染后的PC3细胞,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Lamp2C-mRFP—EGFP与溶酶体共定位;(4)用40Ixmol/L鞘氨醇的培养基处理转染pLamp2C—mRFP—EGFP的PC3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加入鞘氨醇前后红绿荧光的变化。利用ImageJ软件定量分析共定位和红绿荧光变化。结果(1)pLamp2C—mRFP-E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pLamp2C.mRFP—EGFP瞬时转染至PC3细胞,EGFP及mRFP均正常表达;(3)pLamp2C.mRFP.EGFP与溶酶体共定位结果:Pearson’s相关系数为0.8362±0.0518;(4)经鞘氨醇处理前后,PC3细胞绿色荧光强度为0.1190±0.0223比0.06394-0.0156,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P〈0.05),红色荧光强度为0.1049±0.0101比0.1038±0.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6,P〉0.05)。结论成功转染pLamp2C—mRFP—EGFP至PC3细胞溶酶体,鞘氨醇处理后绿色荧光明显减弱,红色荧光无明显变化,指示PC3细胞溶酶体膜通透化。
邢晨孙岩王文龙高靖达沙楠徐浩吴长利胡海龙
关键词:前列腺癌细胞鞘氨醇凋亡
TURBT后病理组织标本中肌层组织存在与否作为预测手术质量指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病理组织标本中有无肌层组织是否可以作为评价手术质量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39例行TURBT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病理组织切片,评价肿瘤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分期和分级与病理切片中是否存在肌层组织的关系,并评价是否存在肌层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339例患者中,病理组织切片中存在肌层组织的患者272例(80.24%)。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期、分级及大小与病理组织切片中有无肌层组织相关。Ta/T1期肿瘤病理组织切片中存在肌层和不存在肌层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0.00%和44.78%,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URBT后病理组织切片中是否存在肌层与肿瘤的复发相关,从而可以作为评价TURBT手术质量的指标。该指标可指导术者更彻底切除肿瘤,降低肿瘤复发率,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王文龙张羽胡海龙王意涵李胜邢晨吴长利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肿瘤复发肌层组织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疗意义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5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资料.其中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176例(切缘组),切缘标本包括膀胱肿瘤基底及边缘组织.180例仅行TURBT(常规组).观察切缘组患者切缘阳性率,诊断及治疗方案有无变化.采用x2检验对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进行比较分析,使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其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176例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患者切缘阳性率为19.3% (34/176),其中肿瘤基底阳性率为11.9% (21/176),肿瘤边缘阳性率为7.4%(13/176).切缘标本为Ta期者占1.7%(3/176),T1期5.7% (10/176),T2期8.0% (14/176),Tis期4.0% (7/176).176例患者中10.8% (19/176)的患者因切缘标本结果改变最终诊断,18.2%(32/176)的患者更改术后治疗方案.356例患者平均随访36.8个月,切缘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2% (39/176)和35.6%(64/180),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3.0和23.5个月,肿瘤进展率为5.7%(10/176)和10.6%(19/180);两组间肿瘤复发率(x2=7.677,P=0.007)及无复发生存时间(U=12 60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25,P=0.121).结论 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指导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郄云凯胡海龙田大伟谢林国张羽王文龙吴长利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泌尿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