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患儿
  • 1篇休克
  • 1篇血清CK-M...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预后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人胚
  • 1篇人胚肺
  • 1篇人胚肺成纤维...
  • 1篇体感
  • 1篇胚肺
  • 1篇胚肺成纤维细...
  • 1篇气管

机构

  • 6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李鹏
  • 3篇张少雨
  • 3篇陶芳
  • 2篇刘建英
  • 2篇刘咏梅
  • 1篇刘寅
  • 1篇王丽囡
  • 1篇李利华
  • 1篇刘秀兰
  • 1篇唐静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清CK-MB的动态变化对足月儿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6年
目的评价血浆CK—MB的动态变化对足月儿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足月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连续收治、住NICU时间〉15d的68例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诊断休克后第1、3、5天测其血浆CK-MB浓度,随访休克患者诊断休克后第30天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数据构建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K-MB1(诊断休克后第1天血浆CK-MB)、ACK-MB。(诊断休克第1天与第3天血浆CK-MB浓度的差值)及△CK-MB1-5(诊断休克第1天与第5天血浆CK-MB浓度的差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8例休克患者中33例存活,35例死亡,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CK-MB,及△CK-MB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CK-MB1-5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预测患者诊断休克后30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6(P〈0.05),当△CK-MB1-5临界值是98U/L时,预测患者诊断为新生儿休克30d内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休克患者血浆CK-MB的动态变化对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CK-MB1-5浓度低于98U/L者预后不良。
李鹏张少雨崔玉婕刘咏梅
关键词:血清CK-MB预后
敲减HMGA2基因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敲减高迁移率族蛋白A2( HMGA2 )基因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活力、凋亡、胶原合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TGF-β1组、阴性转染对照组和HMGA2 siRNA(si-HMGA2)组。Western blot 检测HMGA2、AKT和p-AKT蛋白水平;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RT-q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GF-β1组HMGA2和p-AKT的蛋白水平、细胞活力及COL -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及ROS水平则明显降低( P <0.05);与TGF-β1组比较,si-HMGA2组HMGA2和p-AKT的蛋白水平、细胞活力及COL -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ROS水平则明显升高( P <0.05)。结论:敲减HMGA2 基因可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合成,促进细胞凋亡及ROS产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李鹏刘咏梅刘振华
关键词: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MGA2基因
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行血清白三烯B4水平测定临床意义研究
2016年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下呼吸道阻塞所致的气促、呼吸困难和喘憋.该病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危及患儿生命.临床上常用白三烯(LTs)受体拮抗剂联合雾化吸入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因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血清白三烯B4水平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秀兰王丽囡李鹏李利华张少雨刘建英唐静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早产儿延迟肠道喂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延迟肠道喂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出生的早产儿206例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开乳时间的早产儿分为延迟喂养组(n=46)和早期喂养组(n=160),分析影响其(延迟喂养组)早期开奶的危险因素及两组患儿的治疗结局。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延迟喂养的危险因素包括Apgar评分<8分、出血性疾病及机械通气(OR值分别为5.33、8.27、5.25,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均顺利出院,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死亡患儿;两组体重增长速度及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延迟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明显高于早期喂养组(t=2.88,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喂养方案及吮吸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延迟肠道喂养的不良结局及并发症。
崔玉婕陶芳李鹏
关键词:早产儿
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10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MP感染患儿,观察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发病率、病情变化和体征等,采集患儿手指末梢血,进行血清分离,再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效价≥1∶32者为阳性;同时做CT、血常规、X线辅助检查。结果 108例MP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44.4%;春、夏、秋、冬四季M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5.3%、34.8%、47.4%;春冬季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不同年龄MP-IgM的阳性率有所不同,〈1岁患儿的MP-IgM阳性率37.5%,1-3岁患儿为45.5%,4-7岁患儿为45.0%,8-12岁患儿为46.7%;MP对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7.4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0。结论患儿MP感染随着季节和年龄的差异,病情发生发展及发病率不同,冬春季节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且病情较重,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崔玉婕陶芳李鹏
关键词:患儿肺炎支原体IGM
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末梢血元素水平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末梢血钙、锌、铁、镁、铜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各元素水平在RRTI儿童中的意义。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体检准备行末梢血元素检测的6个月~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患有RRTI儿童132例为研究组,并将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其中每组按年龄分三个年龄段,1岁以下、1~2岁和2岁以上。采用北京博晖BH5100S型原子吸光光谱仪测定元素水平。测定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各年龄段血锌水平、1岁以下血钙水平、2岁以上血钙和血铁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O.01);各年龄段血镁、血铜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五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钙、锌、铁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RRTI儿童与锌元素缺乏密切相关,与钙、铁元素缺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三者之间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张少雨李鹏刘寅刘建英陶芳崔玉婕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