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荣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脑活动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磁共振
  • 1篇低频振幅
  • 1篇多频
  • 1篇多频段
  • 1篇震颤
  • 1篇帕金森病患者
  • 1篇频段
  • 1篇静息态
  • 1篇静止性
  • 1篇静止性震颤
  • 1篇壳核
  • 1篇FMRI研究
  • 1篇病患
  • 1篇步态
  • 1篇步态障碍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佳荣
  • 3篇候亚男
  • 3篇吴涛
  • 2篇陈彪
  • 2篇臧玉峰
  • 1篇冯涛
  • 1篇冯涛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运动分型局部脑活动的研究
<正>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运动分型局部脑活动的改变及意义。方法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观察不同运动分型患者局部脑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采集60例PD患者...
候亚男张佳荣陈彪吴涛
文献传递
帕金森多频段脑自发神经活动研究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的方法探索帕金森(PD)病人的在不同频段的自发脑活动改变,从而揭示不同频段的脑自发活动模式的特点。方法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观察不同频段上PD患者局部脑低频振幅(A...
张佳荣高中展臧玉峰冯涛候亚男吴涛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不同频率自发脑活动的fMRI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脑活动在不同频段上的变化。方法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获得39例帕金森患者及37例正常人(NC)的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用低频振幅算法( ALFF)计算BOLD 信号在不同频段上的变化。运用 ALFF 算法,得到每个受试者在5个频段( slow-2:0.198~0.25 Hz; slow-3:0.073~0.198 Hz; slow-4:0.027~0.073 Hz; slow-5:0.01~0.027 Hz;slow-6:0~0.01Hz)上的脑图,将两组受试者的5个频段的统计图进行2&#215;5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Post-hoc t检验,得到5个t检验图,得到每个频段上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 PD组ALFF分别与对应个体的帕金森综合评定量表( UPDRS)第三部分进行相关分析,得到5个频段的PD患者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的脑活动区。结果与 NC 组相比, PD 组在 slow-3, slow-4和 slow-5上,壳核[(-24,-3,-9)(-30,3,0)(-21,9,6)]区域存在ALFF降低,而左侧中央前回[slow-2,3,4,6(-21,-24,75)(-21,-24,72)(-27,-21,72)(-15,-15,72)]及右侧前辅助运动区[slow-2,3,4,6(21,-24,75)(6,-3,72)(12,-6,60)(15,-24,72)]在除了slow-5以外的频段均存在ALFF降低。小脑在slow-2(-36,-45,-33),slow-3(-36,-45,-33)(21,-93,-30),slow-4(27,-93,-18),slow-5(-21,-81,-24)(12,-93,-27),slow-6(-42,-42,-33)的ALFF均增高。在slow-3,slow-5和slow-6,壳核与UPDRS第三部分评分成负相关。结论 PD纹状体的异常活动在slow-3,slow-4,slow-5即传统低频段内显著,除slow-5外的其他频段则在发现皮质运动区异常更有优势,全频段均能发现小脑活动增强, PD不同频段的局部脑活动具有不同特点,多频段分析给将来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张佳荣高中展候亚男冯涛臧玉峰吴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壳核
帕金森病不同运动分型患者局部脑活动的功能磁共振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运动分型局部脑活动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观察不同运动类型患者局部脑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宣武医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采集60例PD及30名健康对照(NC)的RS-fMRI,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PD依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分为震颤为主型(TD)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运用ALFF算法得到每组受检者的脑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验后比较(Post-Hoc)t检验得到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PD组ALFF与相关评分及左旋多巴剂量相关分析,分别得到显著相关脑区.结果 与NC组相比,TD组显著增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小脑(-37,-47,-38)、丘脑(-18,-17,0)、桥脑(-3,-23,-37)、左侧中央前回(-41,-30,46),活动显著减低的脑区则主要分布在额叶(-13,69,6)、颞叶(-42,18,-21)、左岛叶(-32,22,2)及左前扣带回(-7,32,-5);PIGD组显著增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右侧中央后回(63,-18,39),而显著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壳核(-24,12,3)、前辅助运动区(10,10,58)、额叶(15,-15,57)、颞叶(-39,18,-3)及左岛叶(-29,20,11).PD组间相比发现TD组颞叶较PIGD组活动增高,而在双侧广泛额叶减低.相关分析发现,TD评分与双侧小脑及额叶正相关,与左中央前回、双侧壳核和颞叶负相关;PIGD评分与双侧额叶和左侧颞叶正相关,与右中央后回及双侧壳核负相关;左旋多巴与TD组颞叶、额叶及PIGD组小脑、顶下小叶正相关.结论 PD两种亚型有特异性脑活动改变,TD主要脑活动改变为小脑-丘脑-皮层环路与基底节-丘脑-皮层运动环路共同作用的结果,而PIGD脑活动改变主要由于基底节-丘脑-皮层运动环路功能损伤.
候亚男张佳荣陈彪吴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步态障碍静息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