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武香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干预对感染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麻醉后复苏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干预对感染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麻醉后复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上尿路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1 h乃未完全清醒患者40例,将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干预时间为术后1 h)和对照组(晚期干预组,干预时间为诊断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时),对两组患者的脓毒症例数、休克例数、住院天数、后遗症数、死亡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脓毒症例数、休克例数、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p<0.05)。结论早干预基本能避免感染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发展成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明显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
- 夏武香冯建伟刘金龙周树保
- 关键词:感染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麻醉
- 早期复苏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低血压肝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早期复苏治疗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低血压患者22例,将其按复苏时间分为观察组(复苏达标时间<6 h,n=11)和对照组(复苏达标时间≥6 h,n=11)。对2组患者治疗后再次复苏情况、激素代替情况和死亡情况等指标及复苏前后肝肺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再次复苏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前后肝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低血压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脏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夏武香
- 关键词:脓毒血症脏器功能
- 不同药物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比较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静脉泵注丙泊酚,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核转录因子NF-κB DNA活性及白介素-1(IL-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通气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时间点的P(A-a)O_2水平较气管插管后5 min(T0)时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在T2至恢复至双肺通气时(T5)的氧合指数(OI)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3~T5的呼吸指数(RI)水平较T0时显明显增加(P〈0.05),丙泊酚组T5、恢复至双肺通气后10 min(T6)、手术结束时(T7)的RI水平明显降低(P〈0.05),七氟烷组T3、T6、T7时的血浆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丙泊酚组T3、T6、T7的IL-1水平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的T3、T6、T7时NF-κB DNA活性均升高(P〈0.05),丙泊酚组T1~T7的NF-κB DNA活性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程度的效果更佳。
- 刘金龙夏武香卓明钟茂林
-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烷食管癌根治术炎症反应
- 七氟醚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就静脉全麻复合七氟醚麻醉能否达到或接近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深度指数、术后躁动程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再计算心率差和平均动脉压差,并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平均动脉压差、麻醉深度指数、术后躁动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七氟醚麻醉能达到或接近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 夏武香刘金龙周树保冯健伟彭道珍
-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深度指数
- 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置换术,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多模式局部浸润镇痛(实验组,39例)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28例)。观察对比2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VAS评分、术后前3天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 2组在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72 h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临床效果肯定,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 刘金龙夏武香蔡婷婷钟茂林
-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全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