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传统金属托槽与自锁托槽矫正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自锁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为传统托槽矫治,自锁组患者为自锁托槽矫治,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对2组患者的牙周指标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等。结果治疗前传统组与自锁组患者在GI、PLI、SBI等牙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3、6个月后传统组与自锁组平均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36、1.174、1.714,P均>0.05);传统组平均PLI分别为1.54±0.66、1.81±0.71、1.83±0.74,自锁组平均PLI分别为1.12±0.48、1.28±0.50、1.31±0.51,传统组高于自锁组(t值分别为3.639、4.316、4.091,P均<0.05);传统组与自锁组平均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32、0.465、0.434,P均>0.05)。结论自锁托槽有利于患者牙周指标的维持,保护牙周组织,值得临床推广。
- 陈敏阮土耿李相红
- 关键词:自锁托槽传统托槽牙龈指数菌斑指数
- 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拔除前磨牙行方丝弓固定矫治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中共发生牙龈折痕31例,牙龈折痕发生率为23.5%;不同性别、年龄和关闭间隙时间患者的牙龈折痕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关闭间隙距离≥1 mm以上者牙龈折痕发生率明显高于〈1 mm者(P〈0.05),下颌牙龈折痕发生率明显高于上颌(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关闭间隙距离和部位是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的距离是影响牙龈折痕的主要因素,且下颌更易产生牙龈折痕。
- 陈丽丹李相红
- 关键词:拔牙正畸治疗牙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