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内镜
  • 5篇超声
  • 4篇肿瘤
  • 3篇食管
  • 3篇黏膜
  • 3篇黏膜下
  • 3篇膜下
  • 3篇超声内镜
  • 2篇血管
  • 2篇诊治
  • 2篇他汀
  • 2篇黏膜下肿瘤
  • 2篇消化道
  • 2篇内皮
  • 2篇化道
  • 2篇伐他汀
  • 2篇腹膜
  • 2篇腹膜纤维化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机构

  • 6篇天津市宝坻区...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吕海涛
  • 2篇郝丽荣
  • 2篇张鹂
  • 1篇吴会国
  • 1篇韩恩崑
  • 1篇李英楠
  • 1篇李英南
  • 1篇张建生
  • 1篇何志国
  • 1篇王伟伟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与螺内酯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膜纤维化的药物防治措施。方法50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每日腹腔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B、C、D、E组腹腔内每日注入20ml4.25%百特透析液,并于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加入乳酸盐红霉素6.25万IU;C组螺内酯100mg/(Kg·d)灌胃;D组阿托伐他汀20mg/(Kg·d)灌胃;E组两药合用。于第1、第30天测定腹膜透析液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30天后收集大鼠腹膜作常规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免疫组化检测eNOS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C、D、E组的腹膜纤维化程度比B组轻(P<0.05);TGF-β1)浓度明显下降(P<0.05);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eNOS表达,B、C、D、E组均有新生毛细血管表达,C、D、E组较B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及螺内酯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进程。
张鹂李英南吕海涛郝丽荣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螺内酯腹膜纤维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生成转化生长因子
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治价值探讨
2019年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肿瘤50例,分析超声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治疗情况.结果 5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中,食管息肉4例(8% ),食管平滑肌瘤43例(86% ),黏膜下层脂肪瘤2例(4% ),食管囊肿1例(2% );患者肿瘤直径范围为4~25 mm,平均(15. 1 ± 4. 9)mm.50例均在内镜下行切除治疗,其中37例行黏膜切除术切除,13例行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术后50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不良情况.对50例患者的肿瘤病理组织行检查,结果显示均无恶性病变,术后对5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恢复效果良好好.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明确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变位置及疾病原因,对后期的切除治疗有指导价值.
吕海涛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治价值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2消化道肿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1例)与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与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病灶切除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吕海涛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安全性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评估超声内镜(EUS)对胃黏膜下肿瘤(SMTs)的诊断价值及分析胃SMTs的EUS下特点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胃黏膜下肿瘤(SMTs)采用超声内镜(EUS)诊断后的价值及胃SMTs的EUS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将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超声内镜诊断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I)切除治疗的胃SMTs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共80例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分别作为病变起源和病变类型的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分析胃SMTs的EUS下特点。结果:超声内镜诊断后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变起源及病变类型符合率分别为92.86%和84.62%;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变起源及病变类型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少见病变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切除病变来明确诊断。
吕海涛
关键词:超声内镜胃黏膜下肿瘤
医源性结肠镜肠穿孔16例诊治分析
2020年
为探讨医源性结肠镜肠穿孔(ICP)好发部位及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ICP患者病例资料及治疗方式。结果显示,诊断性结肠镜肠穿孔7例,其中4例在乙状结肠;治疗性结肠镜肠穿孔9例,其中6例在右半结肠。16例肠穿孔中术中诊断5例,6h内诊断2例,均行结肠镜下治疗痊愈。结果表明,诊断性结肠镜肠穿孔好发部位在乙状结肠,治疗性结肠镜肠穿孔好发部位在右半结肠。术中诊断ICP或6h内诊断ICP,行结肠镜下金属夹缝合术,可避免中转手术带来的二次创伤。
王伟伟韩恩崑张建生吴会国何志国冯福梅吕海涛
关键词:病例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0只。A组不作处理;B组腹腔内注入4.25%百特透析液20 mL/d,并于实验第7、14、21、28天加入红霉素6.25万U;C组在B组基础上同时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d)灌胃,连用30 d。取各组大鼠腹膜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计算壁层腹膜厚度;取腹透液,计数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腹膜组织中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A组腹膜厚度为(6.52±0.82)μm,B组为(52.85±2.20)μm,C组为(26.86±1.75)μm,组间比较P均<0.05。与B组比较,C组腹透液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减少(P均<0.05),CTGF和VEGF表达下调(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腹膜透析时腹膜纤维化,可能与其抑制腹膜组织CTGF和VEGF表达有关。
李英楠张鹂吕海涛郝丽荣
关键词:腹膜透析阿托伐他汀腹膜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声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RF)分为正常组(GRF≥90 ml/min,18例)、轻度下降组(60 ml/min≤GRF≤89 ml/min,24例)及中度下降组(30 ml/min≤GRF≤59 ml/min,18例)。3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3组肾脏超声状态及肾脏主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髓质厚度及皮质厚度均高于轻度下降组和中度下降组,长径明显长于轻度下降组和中度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低于轻度下降组和中度下降组,舒张末期流速(EDV)及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均高于轻度下降组和中度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早期慢性肾病患者肾脏超声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其肾脏主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早期慢性肾病提供可靠数据。
李英楠吕海涛
关键词:慢性肾病超声血流参数
超声胃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进展研究
2021年
超声胃镜在胃镜对胃食管腔内形态进行直接观察的同时可以实时进行超声扫描。文章对超声胃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应用的进展研究进行综述,阐述超声胃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并对超声胃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的超声胃镜引导下硬化剂注射疗法,超声胃镜引导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超声胃镜引导弹簧圈栓塞治疗,超声胃镜引导下弹簧圈栓塞联合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超声胃镜引导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分别进行阐述,旨在促进超声胃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进展。
吕海涛
关键词:超声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术前超声内镜食管癌TN分期对治疗决策的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TN分期对食管癌的准确率及对治疗决策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西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共1 335例,术前经超声内镜TN分期,术前无放化疗病史,且分期后2周内手术,超声内镜TN分期结果与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TN分期(UICC-AJCC第7版)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US对食管癌的TN分期中,T分期判断符合率为67.4%,T分期符合率最差的是T2(65.1%),其次是T3(69.9%)。N分期按有转移或无转移分期,符合率为84.9%。结论食管癌超声内镜TN分期中超声内镜对N分期有较高准确率。而食管癌EUS的T分期准确性有待提高,但因为其分期不准的部分主要存在的是T2、T3分期的相互混淆上,而T2和T3分期在治疗方案上无明显差异,因此EUS分期还是能较准确地指导食管癌的治疗决策。
张筱茵吕海涛郭长存刘娜潘阳林王新
关键词:超声内镜肿瘤分期食管癌
外侧吻合夹系统在消化道疾病内镜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0年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系统疾病均能够通过内镜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机械法、热凝及注射药物等方式进行止血;消化道瘘/漏及消化道穿孔则可通过内镜下放置支架、金属夹闭、缝合及纤维蛋白胶封堵等方式进行治疗。外侧吻合夹是一种在内镜下使用的新型金属夹,具有咬合力强及直径大等特点,能够对较大的创面进行封闭操作,进而为内镜治疗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吕海涛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内镜技术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