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健康人体红外热像四时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观察健康人体红外热像随四时变化的规律。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名健康青年男性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点的红外热像。通过相对温度反映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差异,分析三焦、督任二脉、双肾、两胁、胃脘、大腹等部位的四季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人体红外热像呈现出以下规律:1四季的三焦热秩序均为下焦最热,中焦次之,上焦最凉;2督任二脉的四季热值分布与中医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的理论认识相符合;3左右两肾四季热值分布均呈左低右高,与中医"左肾右命门"说相符;4四季左右两胁的热值变化与"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降"的气化理论相合;5胃脘和大腹的四季热值在夏秋季节凉偏离较明显,与夏秋季多发腹泻病的事实相符。结论:正常人体红外热像具有一定的随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符合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相关理论认识。
- 王乐鹏龙晓华李洪娟马淑然
- 关键词:红外热像
- 基于CNKI数据库的中医肝主疏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发表的中医肝主疏泄的文献报道及研究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源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期刊收录的中医肝主疏泄的文献进行分析,从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文献类型、作者单位、基金资助、高频关键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状况。结果:截至2014年6月18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943篇。文献数量从2005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发表文献20篇以上单位共10所,最多达到201篇;文献以临床研究与经验介绍为主,占51.28%;受各级科研基金资助文献220篇,占文献7.48%;被引用频次41.01%,总体偏高;从高频关键词来看,主要研究方式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理论探讨、名医经验等,从肝主疏泄论治的最常见疾病有"糖尿病""情志病""肠应急综合征""脂肪肝""心理应激""冠心病""胃脘痛""不孕症"和"经前期综合征"等,用于治疗肝失疏泄的最常用的方剂为逍遥散。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肝主疏泄研究呈逐步上升态势,研究方法呈多样化趋势,近年来肝主疏泄研究受到重视,研究质量不断提高;侧重临床运用的研究,对其理论内涵的研究不足;研究从肝论治的疾病和使用的方剂有限,应改进研究方法、扩大研究范围。
- 王乐鹏龙晓华单体亮马淑然
- 关键词:肝主疏泄CNKI数据库
- 肝主疏泄与人体昼夜调控机制被引量:22
- 2015年
- 通过梳理肝主疏泄的相关文献,认为肝主疏泄昼夜调节的内涵是肝通过疏泄作用使人体气机有规律的疏通畅达,引导气机有序地在人体中运行和敷布,同时协助心、脾、肺、肾四脏在不同时间段有选择地发挥其主要功能,或升腾宣发,或肃降收敛,或闭藏。人体卫气和血液在肝主疏泄昼夜节律的调控下运行和分布也有着昼夜节律的变化。
- 王乐鹏龙晓华单体亮马淑然
- 关键词:肝主疏泄昼夜节律气机
- 近10年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进展
- "肝藏血"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调经论》和《灵枢·本神》。随着历代医家的诠释与发挥,肝藏血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至当代规划教材,肝藏血已成为肝藏象的主要生理机能之一。目...
- 龙晓华王乐鹏单体亮马淑然
- 关键词:肝藏血
- 湿热兼阳虚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思路被引量:14
- 2016年
-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结合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的经验,笔者发现,湿热兼阳虚型慢性湿疹患者,在临床上亦不少见,采用清热利湿、温经解表为主要治法,联合抗过敏病证结合治疗,选用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方以及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过敏煎随证化裁,疗效卓著。本文即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药等方面对湿热兼阳虚型慢性湿疹的诊疗思路进行了介绍,并列举验案加以阐明,以期为临床辨证治疗慢性湿疹提供示范。
- 马淑然龙晓华徐雅肖遥孟佳
- 关键词:慢性湿疹
- 基于数据挖掘的郑钦安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利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挖掘郑钦安的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郑钦安的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从《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中收集组成明确的方剂。利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方剂来源医著不少于3次者15种,来源于《伤寒论》的方剂最多,为42首。使用频次不少于10次的中药32味,排在前10味的中药主要是桂枝汤和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相关系数大于0.2的药对30对。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84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出6组药和7对核心药对。结论发现郑钦安在用药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法宗伤寒,推崇仲景;(2)辨分二纲,药有阴阳;(3)善补脾胃,协和营卫;(4)配伍灵活,用药圆通。
- 龙晓华王乐鹏单体亮马淑然
- 关键词:数据挖掘郑钦安用药规律
- 从“肝失疏泄”论治的医案的统计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探讨建国以来肝主疏泄理论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以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源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和筛选从"肝失疏泄"论治的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症状、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候、治则治法、方剂和中药等医案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医案1075例。统计结果如下:(1)女性患者占比59%;(2)20~50岁之间的患者占比73.9%;(3)症状335种,频次在30次以上的有49种;(4)西医疾病182种,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主要归属于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排在前两位的是慢性胃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5)中医疾病113种,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主要为肝系、脾系病证。排在前两位的是胃脘痛和胁痛;(6)中医证型181种,排在前两位的是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7)治则治法197种,排在前四位的是疏肝理气、疏肝解郁、疏肝健脾和疏肝泄热;(9)药物407种,排在前12的分别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茯苓、香附、白术、郁金、枳壳、陈皮、栀子、川芎。结论建国以来肝主疏泄理论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从肝失疏泄论治的疾病已涉及了西医八大系统、中医五脏系统。充分说明了肝主疏泄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展,反映了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对各脏腑系统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王乐鹏龙晓华马淑然
- 关键词: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肝失疏泄医案统计分析
- 马淑然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的经验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旨在总结马淑然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机理,主要为实热、湿热性疾病日久损伤肾阳,致肾阳虚兼实热、湿热或肾阴阳两虚证;浮越于上之虚火日久转化为实火,或肾阳虚不能气化水液,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或"母病及子",导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者气滞湿阻化热,形成肾阳虚兼肝郁湿热证。针对的病机主要为肾阴阳虚兼实热、肾阳虚兼肝郁湿热。并举验案2则。
- 邸莎皮微平王雪娇龙晓华成西
- 关键词:肾阳虚实热
- 健康人体红外热像四时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 :观察健康人体红外热像随四时变化的规律. 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名健康青年男性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点的红外热像.通过相对温度反映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差异,分析三焦、督任二脉、双肾、两胁、胃脘、大...
- 王乐鹏龙晓华李洪娟马淑然
- 关键词:中医学红外热像
- 中医肝藏血文献的计量与热点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文献,并以Word形式导出相关文献的题录信息。以Excel工作表为工具,对导出的文献题录信息逐项逐条地整理、规范,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第一作者及其单位、基金资助、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探讨分析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并以高频关键词为研究热点展开分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结果:1)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中。2)《中医杂志》的载文量最多,其次是《四川中医》与《陕西中医》。3)石林阶是发文量最多的第一作者,发文11篇。4)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计,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有40篇文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的文献共55篇,占基金资助类文献的50%。6)"肝血虚""肝阴虚"为研究的热点病理状态,"乙型肝炎"为研究的热点疾病。结论: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这对于加深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龙晓华王乐鹏马淑然
- 关键词:肝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