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莹
- 作品数:2 被引量:6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影像特征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MPNS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行CT检查(4例平扫、7例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MR检查(2例平扫、7例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CT、MR平扫,2例同时行CT、MR增强扫描。结果男4例,女11例,发病年龄9~76岁。发生于腰背及脊柱5例,头颈部3例,四肢2例,胸壁、腹壁、左髋部、左肺、腹膜后各1例,均为肿块型。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疼痛的肿块,首诊时5例(33%)伴远处转移,术后3例(20%)转移并1例死亡,7例(47%)于2年内复发。CT平扫10例(91%)呈不均匀等低密度;MR平扫示4例(44%)T1WI抑脂序列呈稍高信号具有特征性,6例(67%)于T2WI抑脂、9例(100%)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均呈混杂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12例(100%)实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实性区呈中度以上不均匀性、渐进性强化,7例(58%)以外周强化为主。结论MPNST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转移、术后复发多见;T1WI抑脂稍高信号,不均匀、渐进性并以外周为主的强化方式有助于诊断。
- 李雪莹罗宁董洋
-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影像特征磁共振成像
- 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表现与征象分析被引量:5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形成的CT表现与征象特点,提高对该类型肺癌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伴空腔形成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12)岁]。31例患者中,肺腺癌28例、鳞状细胞癌2例、肉瘤样癌1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分析肺癌实性与空腔病灶的CT征象,包括空腔与肺癌实体病灶位置关系、腔壁厚度及均匀度、内壁结节、外壁有无血管影相贴、腔内有无分隔、气-液平面以及动态变化等。结果(1)肺癌实体病灶:多见于两肺中上叶占67.7%(21/31),分叶征、毛刺征与血管集束征分别占87.1%(27/31)、67.7%(21/31)和51.6%(16/31);20例(64.5%)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N),其中纯GGN者占11例(35.5%)。(2)空腔病灶:病灶直径为(2.7±1.3)cm;位于实性病灶周边者26例(83.9%),其中外侧及上、下外侧者20例(64.5%);壁较均匀17例(54.8%),壁厚〈2 mm占51.6%(16例),2~3 mm占32.3%(10例);伴内壁结节5例(16.1%),外壁见相贴或推移血管者12例(38.7%);均未见气-液平面,27例(87.1%)腔内见粗细不均间隔或细小血管影。结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形成者绝大多数见于腺癌,其薄壁空腔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提示该类型肺癌的临床诊断。
- 于晶王亮伍建林葛莹李雪莹李笑迎王旭
- 关键词: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