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镜
  • 3篇疗效
  • 3篇镜检
  • 3篇老年
  • 3篇肠道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重症
  • 2篇注射
  • 2篇黏膜
  • 2篇胃炎
  • 2篇腺炎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麻醉
  • 2篇内镜
  • 2篇老年患者
  • 2篇老年人

机构

  • 18篇东莞市石龙人...

作者

  • 18篇陈毅斌
  • 8篇张宝庭
  • 3篇王朝晖
  • 3篇黎景宜
  • 2篇刘凤婷
  • 1篇钟秋生
  • 1篇张莞灵
  • 1篇黎明华
  • 1篇刘勤发
  • 1篇韩志斌
  • 1篇邓涛
  • 1篇潘玉嫦
  • 1篇陈丽霞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作用。方法24例病人按传统方法行PSE,栓塞的面积根据病情和需要而定。结果全部病人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均升高,门脉高压的各种表现如脾大、食道静脉曲张和腹水等得到改善,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黎景宜王朝晖陈毅斌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
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及其耐药性临床观察
2003年
目的了解近年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月老年人尿路感染的92例患者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92例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13种共100株,其中G-菌7种共66株,占总菌株66%,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分别占总菌株28.40%,8.80%和7.82%;G+球菌4种共23株,占总23.00%,G+球菌中葡萄菌株8.60%;真菌2种共11株,占总菌株11.0%,主要G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低于40%,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低于20%,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G球菌中葡萄球菌对于头孢噻吩和万古霉素素耐药率不超过20%,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多在60%以上,大多数G杆菌和G球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菌种类较多,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又不断变化,应对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张莞灵邓涛陈毅斌
关键词:老年人尿路感染耐药性致病菌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84~2005年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青年人胃癌11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与中老年组比较。结果青年人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较密切关系,病理组织分化程度较差,病灶多发生在胃窦,临床表现以腹痛和出血最常见,较早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亦较差。结论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青年人应尽早作胃镜检查,早期确诊,改善预后。
黎景宜王朝晖陈毅斌
关键词:胃癌青年人预后
连续静脉-静脉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12例SAP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行CVVH治疗,每例次至少持续12 h;监测并计算血气分析、血生化、CRP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CVVH治疗后,血气分析、血生化、CRP及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早期、及时、合理地使用CVVH治疗SAP,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一项的重要措施。
陈毅斌张锡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肠道感染后IBS与SERT基因多态性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SERT基因多态性在肠道感染后IBS中的意义。方法用PCR方法对100例健康对照和231例肠道感染后IBS患者SERT基因的VNTRs和5-HTTLPR区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5-HTT’LPR区:肠道感染后C-IBS组L/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感染后D-IBS组S/S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肠道感染后A-IBS和C-IBS组,L/L基因频率显著低于肠道感染后A-IBS和C-IBS组。VNTRs区:肠道感染后IBS患者sTin2.12/10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亚型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具有L/L基因型的人肠道感染后更易患C-IBS,具有L/S基因型的人肠道感染后更易患D-IBS和A-IBS。肠道感染后C-IBS患者12/12,L/L基因型联合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肠道感染后A-IBS、D-IBS组,说明12/12,L/L基因型联合可能为肠道感染后C-IBS的危险因素。
陈毅斌张宝庭张锡迎刘凤婷吴爱婵
关键词:肠道感染IBSSERT基因多态性
肠道感染后继发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肠道感染后继发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1例肠道感染后的IBS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症状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平均得分(9.21±1.35)分,治疗后(2.36±1.28)分,治疗前后比较,t=6.1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消化道的不适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潘玉嫦陈毅斌张宝庭刘凤婷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护理
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对其的疗效。方法:对100名正常人和100例FD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Zung)评分;将伴有抑郁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抗消化不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抑郁治疗。治疗6~8周,两组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Zung量表评分显示39%的FD患者有抑郁情绪,正常人及FD患者的量表评分(19.25±5.67和53.91±11.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59,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消化不良控制总有效率分别是45%,84%,差异有显著性(χ2=6.39,P<0.01)。结论: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抗抑郁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FD患者的抑郁和消化不良症状。
韩志斌陈丽霞陈毅斌
关键词:精神病性抑郁症抗抑郁药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6月收治的300例需无痛胃镜诊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2~2.5mg/kg的诱导剂量,在20~50s内静脉匀速推注,必要时可追加丙泊酚0.3~0.5mg/kg;对照组在给予丙泊酚1~1.5mg/kg匀速静脉推注后,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2mg/kg,必要时可追加丙泊酚0.3~0.5mg/kg。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2组患者检查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麻醉前有明显改变(P〈0.05),但对照组较观察组改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反流、呕吐及肌颤,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8/150)、6.00%(9/1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对患者生命指征影响较小,临床安全性较高,尤其适合老年人应用。
张锡迎陈毅斌薛静旋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无痛胃镜疗效
Dieulafoy病的紧急内镜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少见病因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12例Dieulafoy病的内镜下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在急诊胃镜下确诊 ,出血部位为胃底 2例 ,贲门 2例 ,胃体上段 8例。病灶特点为直径在 10mm内的浅溃疡或糜烂 ,中央见血管裸露渗血或喷血、哨兵样突起血痂。 10例经内镜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或电凝止血成功 ,2例经 3次内镜止血失败改手术治疗 ,无一例死亡。结论
陈毅斌
关键词:DIEULAFOY病局部注射法硬化剂电凝法
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0例住院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分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和镜下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组 ,观察两组病例的止血率、再出血率、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情况。结果 注射组的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 90 .48% ,7.14 % ,喷洒组分别为 5 2 .63 %、2 3 .68%。注射组的止血率明显优于喷洒组 (χ2 =14 .3 3 1,P <0 .0 1) ,再出血率也明显减少 (χ2 =4.2 81,P <0 .0 5 )。平均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喷洒组 (t=4.3 0 ,P <0 .0 5 )。结论 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陈毅斌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注射病灶内注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