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肉芽肿性胃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4年 一、病例摘要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并恶心、呕吐1周”收入院,1周来呕吐症状逐渐加重,有时呕吐隔宿食,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次量不多,无咖啡色胃液,无腹痛、腹泻、反酸、嗳气、发热等症状。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血吸虫、梅毒、肺结核病史,无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全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上腹部可闻及明显振水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阴性,血常规正常,嗜酸性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120.2 g/L,总蛋白58.1 g/L,白蛋白30.1 g/L ,球蛋白28.0 g/L ,白蛋白/球蛋白为1.08。CA19-966.60 U/mL (正常值0.8~25 U/mL),CEA 3.48 ng/mL,(正常值吸烟者0~10 ng/mL,非吸烟者0~5 ng/mL),结核抗体阴性,血沉正常,术前4项均为阴性(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胃镜检查:食管、胃底及胃体形态及黏膜色泽基本正常,胃窦腔较小,胃蠕动差,胃窦黏膜呈花斑样改变及斑片状充血,未见明显糜烂、溃疡及新生物,幽门类圆,开闭欠佳(图1),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前壁局部隆起,黏膜明显充血肿胀,失去正常黏膜结构及色泽,有灰白和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覆盖,未见明显糜烂、溃疡形成(图2),胃镜可以通过,通过时稍感阻力,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检测。胸部CT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胆胰正常,胃窦壁增厚,增强后胃窦壁明显强化,CT值平均66 HU,(平均CT值36 HU),胃窦腔变形、狭小,十二指肠球部、降部肠壁明显增厚,厚度约14 mm,增强后明显强化,浆膜层模糊 陈文习 蔡丽 张弘 龚素琴 邵敏 李建琦 刘传才关键词:肉芽肿性炎 文献复习 HELICOBACTER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十二指肠球部 上腹部饱胀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理组织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鉴别诊断和预后等。方法 对 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7例患者均为单侧肾发病 ,多表现发热、腰痛、乏力、消瘦 ,既往泌尿系感染和早期创伤多见 ,组织学特点以出现大量泡沫样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等形成的肉芽肿结构为主 ;免疫组化 :AAT、AACT、Lysozyme(+) ,而CK、EMA(- )。结论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 ,组织学有鲜明的特征性。发病为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手术治疗为最佳方案 。 张弘 谢生元 皮亚平 袁文祥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临床病理分析 影像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组织细胞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2007年 谢生元 张弘 皮亚平 袁文祥 张军 徐敏关键词: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软组织恶性肿瘤 术中冰冻切片 结节性脂膜炎 常规石蜡切片 染色镜检 针吸细胞学诊断毛母质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针吸细胞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术后经病理切片证实为毛母质瘤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穿刺涂片、组织切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6.5岁,平均病程1.9年,头颈部占12例,临床诊断100%误诊,术前穿刺细胞诊断符合率88%。穿刺涂片主要为丰富密集成团分布的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偶见多核巨细胞,组织切片易明确诊断。结论毛母质瘤临床极易误诊为表皮样囊肿、淋巴结炎、结核甚至转移癌等病变,根据其独特的细胞学特点结合病史资料可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因误诊引起扩大性手术。 张弘 赵涓涓 徐敏关键词:针吸细胞学 毛母质瘤 病理分析 隐匿性乳腺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对5例隐匿性乳腺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例隐匿性乳腺癌均表现为腋窝肿块,其中1例经MRI检查发现原发病灶,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行肿块扩大切除术。组织学分型: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混合型癌;淋巴结平均2.4枚可见转移。免疫组化示4例瘤细胞ER(+)、5例PR、CK7和E-cadherin(+),3例Her-2过表达。3例仅行腋窝肿块切除者,2例GCDFP-15(+),1例人乳腺球蛋白(+)。结论中、老年女性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但未触及乳腺肿块时,应警惕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 赵涓涓 张弘 雷露 吕思佳 张军关键词:隐匿性乳腺癌 免疫组化 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临床病理观察 2015年 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MFD)属于骨的纤维及组织细胞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认为与非骨化性纤维瘤为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表现。由于该病临床及病理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甚至肿瘤性病变,从而导致过治疗,因此提高对MFD的认识很有必要。本文收集1例MFD,对其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张弘 赵涓涓 张军 李志红关键词:临床病理 1例阴茎丛状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方法对1例阴茎丛状神经鞘瘤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患者因阴茎无痛性肿块入院,镜下见肿瘤由纤维结缔组织间隔为多结节,结节内由束状区(Antoni A区)的施万细胞构成,可见栅栏状结构,周围可见少许黏液样间质。瘤细胞表达Vimentin,S-100,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周围黏液样间质表达CD34。阴茎丛状神经鞘瘤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明确诊断需要病理广泛取材及IHC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 赵涓涓 张弘 雷露 吕思佳关键词:阴茎 泌尿生殖系肿瘤 鼻前庭含脂肪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61岁。因发现右鼻腔肿物5个月余于2014年3月21日来院就诊。查体无特殊。专科情况:外鼻无畸形,双鼻腔黏膜稍充血,右侧下鼻甲明显推向中隔面,右侧鼻颊沟侧可触及花生米大的新生物,质中,无压痛,活动差,皮肤无红肿破溃。右鼻通气欠佳,无异味,无鼻出血,喷嚏不多。门诊以“鼻前庭囊肿”收治入院。 赵涓涓 张弘 张军 皮亚平 徐敏关键词:鼻前庭囊肿 血管平滑肌瘤 脂肪 鼻腔肿物 鼻腔黏膜 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中表达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中表达及预后关系的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正常组织中LKB1表达预后关系。结果: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A... 张弘 赵涓涓 徐敏 张军关键词:抑癌基因 LKB1 胃癌 文献传递 miR-7156-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7156-3p(miR-7156-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通过靶向调控Ras相关蛋白Rab-1A(Ras-related protein Rab-1A,RAB1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miR-7156-3p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株HCC1937、MCF7、MB-MDA-468、SKBR3、BT549中的表达水平。选择miR-7156-3p表达水平最少的乳腺癌细胞株,分别转染miR-NC和miR-7156-3p,标记为miR-NC组和miR-7156-3p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miR-7156-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7156-3p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腺癌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iR-7156-3p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与MCF10A细胞相比,HCC1937、MCF7、MB-MDA-468、SKBR3、BT549细胞中miR-7156-3p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HCC1937细胞中的变化最为明显(P<0.01)。与miR-NC组相比,miR-7156-3p组HCC193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果证实miR-7156-3p的靶基因是RAB1A(P<0.01)。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7156-3p负向调控RAB1A的表达(P<0.01)。结论miR-7156-3p在乳腺癌中低表达,过表达miR-7156-3p可通过靶向调控RAB1A抑制乳腺癌细胞HCC1937的增殖和迁移。 刘敏 刘敏 张弘 张茂娜 赵涓涓关键词:乳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