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 作品数:38 被引量:191 H指数:9 供职机构: 绵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电子电信 更多>>
宝石CT常规模式与能谱模式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宝石CT常规扫描模式与能谱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3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03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51例行常规模式扫描,B组52例行能谱模式扫描,B组在扫描后重建65 ke V单能量图像,评价冠状动脉各段及各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两组患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近段管腔的CT值及其邻近组织的CT值。结果A组共评价153支血管,633个冠状动脉节段;B组共评价156支血管,666个冠状动脉节段。两组患者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强化管腔的CT值及图像噪声均高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LM与LAD近段管腔的信噪比(SNR)、LCX近段管腔的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能谱扫描模式较常规扫描模式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 陈娇 管彬 王晋秋 贺国庆 周莹 宋君 周丹关键词:动脉 能量代谢 诊断显像 MR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和功能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和功能评价中MRI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绵阳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左心室构型、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研究组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患者的RWT、LV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患者的EF、TPFR均高于对照组(P<0.05),PFR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患者的EDV均低于对照组(P<0.05),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患者的EDV均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患者的ESV均低于对照组(P<0.05);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患者的SV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FR高于治疗前(P<0.05),TPFR、LVM均低于治疗前(P 王蕾 何瑜 周莹关键词:MRI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构型 莫迪司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利用肝特异性造影剂莫迪司(钆贝葡胺,GD-BOPT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肝胆期的特异性表现,探讨莫迪司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超声或CT发现肝脏占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60例,再行磁共振平扫+莫迪司动态增强+肝胆期(90~120min)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并追踪所有病例的手术病理结果,以评估莫迪司增强肝脏占位病变诊断的意义。结果:肝特异性造影剂莫迪司增强检出原发性肝细胞癌26例,肝细胞腺瘤12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6例,胆管细胞癌6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准确率高达96.7%。结论:莫迪司可提高肝癌(HCC)诊断的准确度,能有效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腺瘤,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李镓宏 周莹 张顺源 陈娇关键词:肝脏占位 磁共振造影剂 基于LGDF模型的粥样硬化斑块HRMR图像分割 被引量:3 2018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视化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的辅助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颅内动脉血管及斑块的分割结果将直接影响三维可视化效果。由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动脉血管结构复杂、目标边界模糊等原因,导致颅内病变动脉血管及斑块的定位与分割困难。局部高斯分布拟合(LGDF)模型可以准确分割灰度分布不均匀图像,但是对初始轮廓较敏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数学形态学修正阈值分割结果的方法,以实现初始轮廓的自动提取。利用阈值法,实现斑块的定位与预分割;通过数学形态学,进行细分割;将斑块的分割结果作为LGDF模型的初始轮廓,实现动脉血管的自动分割。对23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斑块与动脉血管的平均分割精度分别达到93. 95%和96. 62%。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定位和分割斑块,较好地避免了毗邻动脉血管的干扰,成功地分割出病变的颅内动脉血管。该方法在分割精度和效率上都优于单一的LGDF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后期的三维可视化不仅可以用于脑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评估,还能进一步引导颅内斑块介入手术。 严静 刘启榆 周莹 张顺源 刘知贵关键词:图像分割 阈值法 数学形态学 基于密集卷积网络的X线气胸检测与定位 2019年 现有X线气胸检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气胸通常与肋骨、锁骨等组织重叠,在临床上存在较大的漏诊,而现有算法的检测性能仍有待提高;二是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无法给出可疑的气胸区域,缺乏可解释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密集卷积网络(DenseNet)与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的方法用于X线气胸的检测与定位。首先,构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胸部X线数据集PX-ray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其次,修改DenseNet的输出节点并在全连接层后添加一个sigmoid函数对胸片进行二分类(气胸/非气胸)。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设置交叉熵损失函数的权重来缓解数据不平衡问题,提高模型准确率。最后,提取网络最后一个卷积层的参数以及对应的梯度,通过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算法获得气胸类别的粗略定位图。在PX-ray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检测准确率为95.45%,并且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等指标上均高于0.9,优于VGG19、GoogLeNet以及ResNet算法,同时实现了对气胸区域的可视化。 罗国婷 刘志勤 周莹 王庆凤 郑介志 刘启榆关键词:气胸 胸部X线 SSF在改善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冠脉运动追踪冻结平台(SSF)在改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检查的121例患者的标准重建图像及基于SSF的运动校正图像,平均心率(HR)≤60次/min 39例,HR 60~70次/min 42例,HR〉70次/min 40例。分析平均HR、HR变异及HR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同一平均HR时,运动校正前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平均HR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HR≤60次/min时,SSF在改善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中有价值;HR 60~70次/min时,SSF在改善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小血管的图像质量中有价值;HR〉70次/min时,SSF能显著改善左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结论:SSF在改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中有良好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高HR患者。 何川东 刘启榆 陈娇 周莹 林华 管彬 廖丽萍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 图像质量 基于跨任务一致性的半监督肝脏CT图像分割 2024年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往往需要大量带标记数据训练网络模型,然而医学影像的标记数据获取通常非常昂贵,半监督学习能使模型利用大量未标记数据和少量标记数据学习。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跨任务一致性的半监督学习框架来降低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需要的标记数据成本。该方法利用V-Net网络作为主干框架并添加两个辅助解码器,同时在解码器中引入一个辅助回归任务,提高模型分割性能,并在主副解码器的分割任务和回归任务之间施加正则化约束的跨任务一致性损失,该框架能够学习到大量未标记数据的几何先验信息。在LiTS2017 Challenges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使用20%标记数据的实验中,该方法的Dice系数和Jaccard指数分别达到了93.95%和88.87%,相比全监督V-Net网络模型训练下的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分别提高了3.60百分点和5.78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使用少量带标记数据情况下达到接近100%带标记数据训练分割肝脏的精度,与其他的半监督方法相比分割精度更优。 李明漾 王庆凤 陈立伟 黄俊 周莹关键词:医学影像 半监督学习 神经网络 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的UNet肺结节CT图像分割 被引量:4 2022年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结节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其进行精准分割格外重要。为了帮助医生诊断肺部病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UNet肺结节分割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部分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网络(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for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EcaNet),提高UNet分割效果,使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接着,为了降低模型参数量、提升算法分割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特征融合模型,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传统卷积完成特征融合。然后,针对肺结节图像特点,将基于重叠度损失函数(dice loss)与加权交叉熵(weighted cross entropy,WCE)结合作为新的损失函数。最后,为验证所提算法Eca-UNet的有效性,在LIDC-IDRI肺结节公开数据集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ca-UNet算法在DICE相似系数、MIOU上比UNet分割算法分别提高10.47、7.34个百分点;同时在训练速度上提升了10.10%,预测速度提升了11.56%。 万黎明 张小乾 刘知贵 宋林 周莹 李理关键词:图像分割 MSCT上肾段解剖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肾段动脉解剖。方法:64层螺旋CT行205例患者(377个肾脏)肾动脉CTA,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并详细记录各肾段动脉情况。结果:肾段变异于3~5段,以5段为多,占74.5%(281/377)。尖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内上部,177例(63.0%)向上到达或超越上极尖部,32例(11.4%)超过肾外缘上1/4。上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上部、尖段下方的区域,110例(39.1%)达到肾上极,111例(39.5%)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中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下部、下段以上的区域18例(6.4%)达下极,10.3%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下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最终至肾下极。后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后面上段与下段之间的区域,89例(31.7%)分支达上极,63例(24.6%)达下极,13例(4.63%)越肾外缘支配肾前面外侧少许部分。结论:MSCT能很好的显示肾段血管,能为术前病灶定位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周莹 刘荣波 赵爽关键词:CT血管成像 MSCT肾段动脉解剖及肾门外阻断肾段或段前动脉可行性研究 2015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肾段动脉解剖,评估肾门外肾段或段前动脉阻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病人的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测量肾门外各肾段动脉、段前动脉长度并计算可阻断率。结果:1支型肾动脉多分为2个初级干,以前后干和上下干排列为主,前干分为尖、上、中、下段动脉,后干延续为后段动脉,上干分尖、上、中、下段动脉,下干延续为后段动脉最常见,分别占40.6%、40.3%。在肾段、段前动脉及总的水平,分别是下段(50.2%)、中段(50.5%)和下段(77.2%)阻断率最高。结论:MSCT能很好的显示各肾段动脉,从长度上多数下段及中段能在肾段或段前动脉水平阻断。 周莹关键词:CT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