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凉山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凉山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培养分离出的385株阳性菌株的构成比及药敏状况。结果 385株中G+菌84.9%;G-菌15.1%。前6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66.5%)、沙门菌(6.2%)、肠球菌属(5.2%)、非发酵菌属(4.2%)、大肠埃希菌(3.1%)、金黄色葡萄球菌(3.1%)。大多数G+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敏感。G-杆菌中沙门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结论 CNS是本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药敏状况差异大。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氨曲南、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目前仍为主要敏感抗生素。 石艳 王西蓉 杨钊 苏先旭关键词: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大剂量甲氨喋呤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及其管理 被引量:1 1999年 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冲击加四氢叶酸解救(HDMYX—CF)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总结经验制定针对性防治管理措施。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将毒副作用降至最低。方法:甲氨喋呤(MTX)按每次3g·(M2)(-1),静脉输注,药完12小时后给予四氢叶酸(CF)解救。同时给予大量饮水及口腔、皮肤,肠道管理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结果:3例次出现轻度口腔溃疡,5例次出现明显腹痛,呕吐,21例次出现骨髓抑制。无一例继发感染和出血,无一例复发。结论:HDMTX一CF疗法是清扫“庇护所”防治髓外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非常有效的措施。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口腔、皮肤、肠道和消毒隔离管理,补足液体。只有这样才能将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 杨尧 石艳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甲氨喋呤 化疗 热性惊厥与癫痫关系探讨-附137例远期随访 被引量:2 1995年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为了解其远期预后,采用热性惊厥问卷调查表、清醒脑电图描记、简单智力测定等对137例首次发作的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3-10年的远期随访,探讨首次惊厥发作年龄及复发的关系、复发的影响因素、热性惊厥与癫痫及智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发率在50%左右,1-2岁患儿复发率尤高、有阳性家族史者及低热较高热者易出现复发;6.6%转为癫痫。 王静 石艳 杨尧 曹瑛 胡明 冷子海一关键词:热性惊厥 癫痫 远期随访 惊厥发作 智力测定 问卷调查表 2002~201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川崎病(KD)发病率、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由凉山州小儿KD 研究协作组制定统-KD 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给全州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住院的KD 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2所医院,有KD 患儿356例,其平均年发病率为9.07/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年龄2个月~14.1岁,中位年龄为2.3岁.发病高峰为2岁,91.6%患儿〈5岁.男:女=1.36:1.2005年及2010年有两次发病高峰.结论:2002~2010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KD 发病率较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低,而发病年龄特征、性别比例相似.发病季节与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美国等不一致,每年仅有夏季一个流行高峰期.彝族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儿童. 石艳 戴莉 杨尧 杨玉湘 张海 周静 黄婷婷关键词:川崎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民族地区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及脑损伤防治体系的构建 2023年 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Neonatal Neural-Intensive Care Unit, NNICU)的建设水平及规模参差不齐,模式不统一,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建设起步早,设施完善,医务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尚未建立相应体系。为进一步降低脑损伤患儿的死亡率及后遗症率,亟待加强NNICU及脑损伤防治体系的建设。本文从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现状、必要性及民族地区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建设意义着手,结合本地区现状从设施、设备准备、团队建立、符合入住患儿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民族地区NNICU及脑损伤防治体系的建设经验并推广。 边程鹏 石艳 董文斌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生儿 脑损伤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临床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中痰培养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儿临床表现及该病原菌耐药情况,并对产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2例患儿中咳嗽、气促68例(94.44%),鼻阻45例(62.50%),发热38例(52.78%),口吐白沫37例(51.39%),双肺出现湿罗音58例(80.56%),胸片均支持肺炎,X线片示患儿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散在点、片状阴影。7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4.6%~95.8%,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唑啉耐药率≥50%。耐碳青霉烯类3株,耐药率4.2%,此3株菌对环丙沙星敏感。72株菌中产ESBLs菌株35株,占48.6%;非产ESBLs菌株37株,占51.4%。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吡肟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率(71.4%~77.1%)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对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对株耐药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产ESBLs菌株较多,出现耐碳青霉烯菌株。临床应及时行病原学检查及耐药性鉴定,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边程鹏 张月 庄晓玲 石艳关键词:新生儿 肺炎 病原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新生儿良性家族性惊厥1例并家系分析 2024年 新生儿良性家族性惊厥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癫痫综合征, 一般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特点以多发局灶性或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为主, 多数患儿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缓解, 预后良好。本文报道1例KCNQ2基因变异导致的新生儿良性家族性惊厥患儿, 并进行家系分析。 石梦婷 边程鹏 庄晓玲 石艳 董文斌关键词:家系 四川省凉山地区川崎病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川崎病(KD)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州各医院住院的KD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22所医院,有KD患儿356例。发病年龄2个月~14.1岁,中位年龄为2.3岁;发病高峰为2岁,91.6%患儿〈5岁;男:女=1.36:1。2005年及2010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每年于7~8月为发病高峰期,1月份发病例数最少。复发率为1.4%,男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6例中彝族儿童仅6例,其发病率与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近期死亡病例,发热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而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不完全KD发生率为31.7%。使用IVIG 1g/kg者较使用2g/kg者更易对丙球无反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害率为37.9%,完全KD与不完全KD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2年至2010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KD发病年龄特征、性别比例与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相似。但发病季节与国内一些地区及日本、美国等不一致,每年仅有夏季一个流行高峰期。彝族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儿童。 陈素琼 石艳 戴莉 杨尧 杨玉湘关键词:川崎病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6例分析 2007年 方敏 钟涛 石艳 杨尧凉山彝族地区彝族患者川崎病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研究 2014年 目的了解彝族患者KD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彝族K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汉族患者就其患病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期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汉族24933例,KD患者312例,占1.25%。彝族4852例,KD患者6例,占0.123%。患病率彝族明显低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汉族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16724例,占67.08%,彝族中感染性疾病患者3677例,占75.78%。彝族则明显高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仅彝族患者平均热程明显长于汉族。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损害两者无差异。彝族不完全KD发生率高于汉族,且对IVIG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彝族患者KD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其炎症反应较轻,对IVIG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好。但由于我们样本量太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进行长时间、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观察和研究。 张海 石艳 杨尧关键词:川崎病 患病率 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