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2—2022-06采用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的4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根据患者术后膝关节X线片检查结果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应用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3.6±3.1)分,高于术前(50.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0,P<0.001)。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94.2±2.7)分,高于术前(54.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0,P<0.001)。结论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可靠,不仅简化了手术流程,而且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建辉周彬向福胜王冶邢志杰张绍春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骨隧道
- 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利用异体胫前肌腱行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94例,并且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为单束重建组,行前内侧束解剖重建;双号为双束重建组,行前交叉韧带解剖。利用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achman试验、以及轴移试验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统计,术后单束重建组与双束重建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6.03±2.41)分与(96.12±2.35)分;IKDC评分分别为(77.32±13.93)分与(86.42±14.63)分。双束重建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单束重建组(P<0.05)。单束重建组中,5例Lachman试验为阳性,5例轴移试验为阳性;双束重建组中,4例Lachman试验为阳性,3例轴移试验为阳性。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利用异体胫前肌腱行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都很显著,但是,双束重建的稳定性与生物性比单束重建高。
- 周彬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双束重建
- 一种骨科扩孔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扩孔器,包括壳体、电机、连接杆、扩孔头、连接机构、橡胶筒、延长管、抽吸泵和收集箱,壳体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杆带动扩孔头转动,壳体的顶部设有连接机构,橡胶筒通过连接机构位于扩孔头的外壁,连...
- 王冶周彬严丽平
- 文献传递
-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后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辅助置入载距突螺钉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评估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辅助置入跟骨载距突螺钉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02—2023-02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31足)跟骨骨折,术中在距下后关节面复位满意后安装后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的定位钩和臂,再次触摸定位术前做好的载距突标记,将定位钩置入载距突的内侧皮肤处,根据术中情况调整臂的角度后再安装导向器,导向器的入针点位于跟骨外侧距下关节面下方,置入导针并穿透载距突后拆除后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攻丝后置入直径3.5 mm且长度合适的载距突螺钉。结果31足共置入33枚载距突螺钉(均选用空心钉),未出现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情况。1枚螺钉钉尾置入载距突前方,2枚螺钉钉尾置入载距突下方,1枚螺钉钉尾置入载距突上方进入关节面,其余29枚螺钉均准确置入内侧载距突,准确率为87.9%。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钢板外露、螺钉退出、螺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8.56±5.32)分,优15足,良12足,可4足,优良率为87.1%。结论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辅助置入载距突螺钉能够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熊正昌周彬王冶吴建辉向福胜张绍春
-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腕管痛风结石并腕管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男,40岁。2012年1月开始左拇指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弹响,余手指感觉运动正常,于同年3月在当地医院以左拇指狭窄性腱鞘炎行腱鞘切除术,2周后拆线伤口工期愈合,拇指活动正常。术后1个月左拇指又出现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左示中指夜间疼痛、麻木和不能对掌。
- 向福胜周彬付伦余贵华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结石痛风狭窄性腱鞘炎屈伸活动夜间疼痛
-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2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2例患者,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伤侧、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是否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术后Baumann角、Flynn评定。结果 12例闭合复位成功,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无新发桡神经、尺神经损伤,无血管损伤,Baumann角72.5°,无肘内翻病例发生。根据改良Flynn标准进行评定,12例病例术后随访,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操作可重复,是一项安全并可靠的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疤痕。
- 陈军王冶周彬向福胜张绍春张玉婷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仪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全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彬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骨关节炎
- 一种骨科钻孔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钻孔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两侧设有支撑杆,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安装板的中部垂直于凹槽的底壁贯穿安装板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位于凹槽内部的一端设有竖杆,竖杆的底部通过第二电动推杆设有钻孔电机,钻孔电...
- 周彬李冶吴建辉
- 文献传递
- TightRope带袢钢板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比较被引量:23
- 2021年
- 目的比较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其中36例下胫腓联合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带袢钢板组),30例下胫腓联合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螺钉组)。比较两组术后至开始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术后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的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结果 6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8)个月。所有患者踝关节骨折均获得愈合,下胫腓联合均完全复位。带袢钢板组术后至开始完全负重时间较螺钉组短,术后6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高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袢钢板组与螺钉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袢钢板组与螺钉组术后第3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的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与皮质骨螺钉均可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而带袢钢板在获得与皮质骨螺钉相同固定强度的同时还能维持下胫腓联合微动关节的特性,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床负重活动,缩短了康复时间。
- 张绍春周彬王冶邢志杰吴建辉向福胜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皮质骨螺钉内固定
- 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
- 2024年
- 目的观察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8—2022-10利用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35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手术疗效的总体主观满意度,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4个月。术后1例出现肩关节复位丢失、肩锁关节半脱位情况,予以悬吊固定、延迟康复锻炼后疼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疼痛及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5.23±1.47)分,较术前的(24.58±2.04)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3)。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总体主观满意度为:优20例,良1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43%。结论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满意,可最大限度恢复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降低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挺周彬王冶吴建辉向福胜张绍春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