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梅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固定
  • 2篇跖骨
  • 2篇螺钉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空心螺钉
  • 2篇畸形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反应
  • 1篇短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球
  • 1篇血管球瘤
  • 1篇药品
  • 1篇隐匿
  • 1篇隐匿型
  • 1篇有效期
  • 1篇掌关节
  • 1篇治疗儿童

机构

  • 8篇北京市顺义区...
  • 4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冬梅
  • 7篇李大村
  • 6篇张文桐
  • 6篇刘井达
  • 5篇李建峰
  • 5篇赵亮
  • 4篇赵民
  • 4篇李海雷
  • 4篇田光磊
  • 4篇张涛
  • 1篇潘慧

传媒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隐匿型Lisfranc损伤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隐匿型Lisfranc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隐匿型Lisfranc损伤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复位钳加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患者简明健康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随访观察临床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切口并发症,无血管和神经损伤。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2.5±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6.5±0.3)周。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为(80.1±6.1)分,VAS评分为(2.2±0.3)分,SF-36的生理评分为(81.4±6.7)分,SF-36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4.5±7.6)分。末次随访时,3例出现空心螺钉松动,均无症状,未出现断钉现象;2例出现轻度关节退变,无症状,未做处理。足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为82.8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隐匿型Lisfranc损伤的效果显著。
刘井达李建峰李海雷张文桐张涛李冬梅赵亮赵民李大村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
翻页式甲板开窗微创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采用翻页式甲板开窗微创切除手指甲下血管球瘤,观察术后疼痛、甲板外观、肿瘤复发情况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们共收治23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均于显微镜视下行翻页式甲板开窗微创手术治疗。收集术前和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观察术后甲板形态变化、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18个月,术后均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病理报告均确诊为血管球瘤=术前VAS评分为(6.84±1.50)分,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4,P=0.0001)。术后甲板均生长平整,无明显畸形,外观满意。术后随访1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采用翻页式甲板开窗微创切除甲下血管球瘤,不仅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症状均改善,并且保留了甲板的完整性及美观,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李冬梅李大村田光磊王旭
关键词:血管球瘤
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应用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2~68岁,平均(42.0±11.3)岁。按照Lawrence and Botte分区标准,均为Ⅰ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全部采用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从受伤时间到手术时间1~5 d,平均(2.0±0.8)d。术后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e foot and ankle soeiety,AOFAS)足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4~6周;完全负重时间8~10周,平均(9.0±2.1)周。骨折全部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8.5±1.2)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术后1例(3.3%)出现切口红肿,换药后缓解;2例(6.6%)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自制钩板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Ⅰ区骨折,固定强度叠加,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刘井达李建峰李海雷张文桐张涛李冬梅赵亮赵民李大村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空心螺钉
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方法与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50例,均采用急诊或早期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4周拔出克氏针,6周拆除外固定架,在康复师指导下行系统功能训练。结果 5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4~8周,平均5.8周,患者末次复查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所有患者愈合后均关节稳定,活动度协调,未出现脱位及半脱位,无感染及指体坏死病例,3例(6%)出现轻度关节退变。末次随访采用美国手外科协会TAFS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42例,良6例,可2例。TAM功能评分:优45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 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操作简单,能最大限度地从不同维度纠正骨折力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减少对关节周围结构的激惹,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刘井达李建峰张文桐李海雷王志梦张涛李冬梅赵亮赵民李大村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
先天性巨指(趾)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先天性巨指(趾)症的突变基因和位点。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手术的12例先天性巨指(趾)症患者分为单纯巨指、单纯巨趾、巨指并指、巨趾并趾4组,对患者的病变组织和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将4组检测到的突变基因进行交集,对交集结果进行Phenolyzer分析,筛选巨指(趾)症的致病基因,并对外显子测序结果进一步行Sanger测序验证,明确先天性巨指(趾)症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对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信号通路进行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分析,以多指患儿脂肪细胞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目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全外显子测序综合生物信息分析及Sanger验证结果,筛选出PIK3CA基因突变为巨指(趾)症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10号外显子c.G1624A(p.E542K)、c.G1633A(p.E545K);21号外显子c.A3140G(p.H1047R)、c.G3145C(p.G1049R),其中c.G3145C(p.G1049R)位点是首次发现,病变组织的AK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巨指的AKT蛋白表达较多指明显增强。结论PIK3CA基因突变所导致的PI3k-AKT信号通路过度表达是导致先天性巨指(趾)症的原因。
李建峰田光磊李大村潘慧张文桐刘井达赵亮李冬梅
关键词:手畸形足畸形PIK3CA基因
我院冷藏药品的储存与保管被引量:5
2011年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其质量的期限。若不能保持正常储存条件,其效价或含量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冷藏药品的质量受储存温度影响很大,
李冬梅
关键词:冷藏药品毒性反应有效期
跖骨榫卯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儿童巨趾畸形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跖骨榫卯形截骨短缩术在儿童巨趾畸形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7例(18足27趾)巨趾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12足18趾),女5例(6足9趾);年龄1-13岁,中位年龄5岁。累及单列趾1足,2列趾9足,3列趾3足,4列趾3足,5列趾2足。术前5例出现跛行,1例双足巨趾行走受限,均无明显疼痛。X线片示受累趾骨增粗、增长18足;远节畸形较近节严重13足,二者相近5足。均采用跖骨榫卯形截骨短缩术矫正巨趾。短缩单节跖骨10例,2节跖骨7例,3节跖骨1例。跖骨短缩长度0.7-2.5 cm,平均1.2 cm。术后观察患儿短缩跖骨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7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7趾截骨端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8周。未发生骨不连、骨折移位及畸形愈合,无骺板早闭及针道感染发生。结论 跖骨榫卯形截骨短缩术是一种良好的截骨方式,在短缩跖骨的同时提高截骨端稳定性,增大截骨端接触面,利于截骨端愈合,适用于巨趾截骨短缩治疗。
李冬梅田光磊李大村赵民赵亮刘井达张文桐
关键词:儿童
骺桥的含义及影响骺桥切除术疗效的内在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骺桥切除术(epiphyseal bar resection)是一类用于矫正德尔塔骨(delta bone)关节面侧倾并促进其骨干-干骺端纵向生长的手术,中心步骤有二:(1)切除与骨干-干骺端短纵缘相对的纵行骺及其深面的骺板(和骨皮质)——“纵行骺”或所谓的“骺桥”,解除“J”或“C”形骺限制骨干-干骺端纵向生长的作用力,由留存在骨端的骺及骺板引导骨干-干骺端纵向生长及重建,通过提升并均衡骨组织的生长速度,将侧倾的骨端关节面逐渐复位至水平态(图1,2);(2)移植脂肪或骨水泥充填切除所产生的“空缺”,防止术后骺桥复发或骺板骨桥(physeal bar)形成阻碍畸形矫正进程[1-2]。
田光磊李大村李冬梅
关键词:关节面干骺端畸形矫正切除术侧倾
自制L形微型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第5腕掌关节内骨折伴脱位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L形微型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第5腕掌关节内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自制L形微型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第5腕掌关节内骨折伴脱位患者38例,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制L形微型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从受伤时间到手术时间1-5天,平均1.5天。术后随访腕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功能及握力等情况,按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38例患者切口全部1期愈合,随访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断板断钉,腕关节功能恢复可,无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8.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屈伸活动范围为115.2°±11.8°,为健侧的89.5%;患侧握力为(85.1±19.3)lb,为健侧的90.2%。术后出现1例(2.6%)切口红肿,换药后缓解、伤口愈合;3例(7.9%)偶有疼痛;2例(5.3%)出现轻度腕掌关节退变。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定,优10例,良28例。结论:自制L形微型钢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第5腕掌关节内骨折伴脱位,不损伤关节,固定强度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刘井达李建峰张文桐李海雷张涛李冬梅王志梦张志伟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腕掌关节脱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