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 A 组、对照 B 组,三组分别采取亚低温联合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超低位去骨瓣减压及常规去骨瓣,观察三组疗效。结果术后,试验组第5、10 d 时搏动指数(PI)、血乳酸(Jlac)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 <0.05),颈内静脉血样饱和度(JSO2)明显高于对照 B 组(P<0.05),同时,术后试验组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采取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脑出血血肿抽吸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例脑出血行血肿抽吸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和亚低温治疗,纪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 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而治疗后14 d NSE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表现为先升后降,观察组峰值提前,下降也提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4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平均(71.34±23.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7.54±2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配合血肿抽吸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