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筱青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联合多种定位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 陈筱青于湘伟
-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
- 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的研究
- <正>1.引言华北陆块是我国最古老的板块之一,该区域活动断裂发育,现代构造活动强烈,区内分布有总体走向NNE向的郯庐断裂带,NNW向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NNE向的唐山—磁县断裂带等。华北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较严重...
- 陈筱青于湘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