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珂
-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花色多态植物紫薇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紫薇具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等显著不同的花色以及形态、大小和颜色明显不同的2种雄蕊,使其成为花色多态型和异型雄蕊研究的良好材料。对紫薇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系统研究,探究紫薇不同花色植株的繁殖策略以及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通过野外定点观测,采用传粉昆虫调查、人工授粉以及人工控制套袋试验等方法对紫薇3种花色植株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传粉式样以及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进行检测。【结果】1)3种花色植株的花期和单花开放进程基本相同(单花花期为4~5天)。2)3种花色植株的花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3)3种花色植株的短雄蕊数表现为白色花植株〉紫色花植株〉红色花植株,花色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色花植株的单花花粉量和P/O值显著低于其他2种花色植株(P〈0.05)。4)3种花色植株的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花粉寿命与柱头可授期有部分重叠,长雄蕊花粉活性最高时期早于柱头最佳可授期,短雄蕊的与柱头最佳可授期同步;白色和紫色花植株的柱头最佳可授期比红色花植株的长(约2 h)。5)2种雄蕊在形态、颜色、花粉量、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的结实率和结籽数以及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即黄色短雄蕊主要起招引昆虫作用,暗黄色长雄蕊主要起传粉作用;但2种雄蕊在花粉活性、花粉组织化学成分以及人工控制授粉后的结实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二者在生理上尚未分化;去除雄蕊试验表明,雄蕊的排列方式是影响2种雄蕊功能分化程度的重要因素。6)P/O值、套袋试验以及传粉昆虫观察结果表明,紫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交和自交不亲和现象,其交配方式是以异交为主、自交亲和的兼性�
- 刘龙昌陶珂景康康王菲司卫杰
- 关键词:紫薇交配系统花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