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颖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H19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调控基因
  • 1篇多烯磷脂酰胆...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血功能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抑素
  • 1篇硬化剂

机构

  • 4篇茂名市人民医...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天然药...

作者

  • 6篇邓颖
  • 1篇郑学宝
  • 1篇任伟旺
  • 1篇朱宇珍
  • 1篇吴平
  • 1篇叶华
  • 1篇杨文晓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对DSS诱导小鼠肠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DSS组),低剂量At RA(DSS+At RA-L)组,高剂量At RA(DSS+At RA-H)组,每组8只。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7 d诱导结肠炎。DSS+At RA-L组和DSS+At RA-H组分别给予At RA 15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8~14 d。每天记录小鼠改良疾病活动指数(m DAI)。第15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学评分、血清及结肠组织TNF-α水平。结果 DSS+At RA-H和DSS+At RA-L组的m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较DSS组降低,结肠长度则较DSS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DSS+At RA-H组和DSS+At RA-L组的黏膜结构改善不明显,其结肠组织学评分高于Control组(P〈0.01)。DSS+At RA-H组和DSS+At RA-L组的TNF-α免疫组化评分比DSS组显著降低(P〈0.01),DSS+At RA-L组高于Control组(P〈0.01),但DSS+At RA-H组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S+At RA-H组和DSS+At RA-L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比DSS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Control组(P〈0.01)。结论 At RA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疗效,治疗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其在肠黏膜结构和结肠缩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冯锦山邓颖杨正叶石才朱宇珍叶营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溃疡性结肠炎DSSTNF-Α
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肝功能异常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肝功能异常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肝功能异常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的方式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熊去氧胆酸、甘草酸二铵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 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48.76±4.98)IU/L、(38.76±3.05)IU/L、(42.63±5.73)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33.81±5.62)IU/L、(27.37±8.04)IU/L、(51.73±6.8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PTA、PT、INR指标分别为(39.61±11.83)%、(19.92±5.04)s、(1.63±0.32),均优于对照组的(33.35±12.97)%、(24.72±8.01)s、(2.12±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肝功能异常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改善,也能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有关指标完善,但是在促进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改善的方面,异甘草酸镁具有更好的效果。
黎伟政叶秀银邓颖吴平杨文晓张小娟任伟旺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疗效
MAPK信号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细胞浆内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激酶,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机体的炎性反应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关系密切,不仅参与IBD炎性介质的调节,还参与调控IBD发病发展相关基因.本文综述了MAPK信号通路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旨在为IBD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郭灿璨邓颖叶华朱宇珍郑学宝
关键词: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炎症性肠病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研究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6例。常规组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及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26.5±4.7)h较常规组(35.8±5.9)h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6,P=0.000)。研究组术前止血率较常规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止血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与常规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4,P=0.170)。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及常规生长抑素治疗根除率较高、再出血率也较低,并发症减少,且运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麦国王桢桢柯达邓颖吴文娟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生长抑素
IL-6/STAT3通路介导lncRNA H19上调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19 (lncRNA H19,H19)和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IL-6/STAT3)通路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2),模型组小鼠采用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联合诱导建立CAC小鼠模型。第120天处死小鼠,评估小鼠疾病活动度(DAI),计算成瘤率,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水平,q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H19、let-7a、IL-6、STAT3和c-My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磷酸化STAT3 (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成瘤率为1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DAI评分增加,HE染色显示结肠组织呈上皮内瘤变,结肠组织中H19、IL-6、STAT3和c-Myc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let-7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水平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小鼠CAC的发病可能与IL-6/STAT3通路介导的c-Myc和H19表达上调及let-7a表达下调有关。
邓颖邓颖吴科锋郑学宝叶华
关键词:H19C-MYC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H19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备受关注[1-2]。 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bp的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总称,其转录过程与mRNA类似,大多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后经加帽、剪接及多聚腺苷酸化等修饰而成[3]。 LncRN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种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病理过程[4-5]。其中,H19基因是Ln-cRNA中研究较多且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基因[6],与食管癌[7]、胃癌[8]、结直肠癌[9]、肝癌[10]、胰腺癌[11]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过程有关。因此,本文主要对LncRNA H19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邓颖郭灿璨叶华朱宇珍郑学宝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非编码RNA调控基因病理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