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正华

作品数:76 被引量:1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珠母贝
  • 20篇合浦珠母贝
  • 18篇养殖
  • 13篇性状
  • 13篇通径
  • 13篇通径分析
  • 12篇单胞藻
  • 11篇珍珠贝
  • 11篇饵料
  • 10篇贝类
  • 7篇大珠母贝
  • 7篇形态性状
  • 7篇选育
  • 6篇幼虫
  • 6篇摄食
  • 5篇养殖系统
  • 5篇企鹅珍珠贝
  • 4篇单胞藻饵料
  • 4篇性状比较
  • 4篇野生

机构

  • 76篇中国水产科学...
  • 23篇三亚热带水产...
  • 16篇北海金不换水...
  • 11篇海南大学
  • 11篇天津农学院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集美大学
  • 2篇惠州学院
  • 2篇钦州学院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职业...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弗林德斯大学
  • 1篇北部湾大学
  • 1篇海南省海洋与...
  • 1篇北海市源龙珍...

作者

  • 76篇邓正华
  • 27篇陈明强
  • 25篇王雨
  • 21篇喻达辉
  • 20篇黄桂菊
  • 20篇李有宁
  • 19篇张博
  • 19篇赵旺
  • 17篇于刚
  • 16篇范嗣刚
  • 16篇刘宝锁
  • 15篇姜松
  • 14篇温为庚
  • 11篇马振华
  • 7篇郭奕惠
  • 6篇吴开畅
  • 4篇李晓兰
  • 4篇苏家齐
  • 4篇张东玲
  • 2篇陈旭

传媒

  • 9篇南方农业学报
  • 8篇南方水产科学
  • 7篇中国渔业质量...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科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13篇2022
  • 1篇2021
  • 10篇2020
  • 9篇2019
  • 13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设计并进行3个试验,研究培育合浦珠母贝幼虫的最佳饵料:(1)在10个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密度为105个/mL的绿藻门、金藻门和硅藻门的10种单胞藻液400mL和饥饿的幼虫(5个/mL),摄食1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对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2)在育苗池中,给幼虫投喂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及两种单胞藻以数量比为1∶1的混合藻,每组饵料均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3)在20L桶中,幼虫密度为5个/mL,分别投喂密度为2×10~3、20×10~3个/mL和40×10~3个/mL的湛江叉鞭金藻,每种密度亦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状况。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日龄幼虫均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其中幼虫易消化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难以消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不摄食亚心形扁藻、三角褐指藻和小新月菱形藻;随着幼虫的生长,部分或极少数幼虫摄食少量的杜氏盐藻和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与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时,幼虫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两种单胞藻的单独投喂(P<0.05);单胞藻投喂密度过高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因此,在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中应以易摄食和消化的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以及球等鞭金藻作为主要饵料,并进行混合搭配,少量多次投喂。
邓正华陈明强王雨黄桂菊于刚吴开畅李有宁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幼虫单胞藻投喂策略
芽孢杆菌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抗生素(磺胺甲恶唑)进行人工调控,研究其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和磺胺甲恶唑均促进了方斑东风螺各性状指标的生长,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芽孢杆菌组成活率在后期面盘幼虫阶段之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P<0.05);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机体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且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结果表明,在对方斑东风螺进行苗种繁育时适当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幼体生长和提高成活率,且效果优于磺胺甲恶唑。
张钰伟赵旺邓正华邓正华温为庚孙敬锋温为庚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芽孢杆菌磺胺甲恶唑免疫酶消化酶
单胞藻与酵母单独或搭配投喂对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水温28℃下,给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单独投喂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5种饵料,再将海洋红酵母分别与其余4种饵料以细胞数量1︰3混合投喂,以优化长肋日月贝幼虫的营养供给,提高幼虫生长率和成活率。24d的培育结果表明,在单一饵料组中,特定生长率依次为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酿酒酵母,球等鞭金藻组的成活率最高,摄食酿酒酵母的幼虫在12d内便全部死亡,且投喂海洋红酵母不利于浮游幼虫的生长与成活。而各种饵料搭配海洋红酵母的投喂组幼虫特定生长率较相应的单一投喂组高,但成活率普遍较低,绿色巴夫藻+海洋红酵母混合投喂的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
严俊贤严俊贤邓正华吴开畅马振华邓正华陈明强于刚
关键词:单胞藻酵母成活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效果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_(2)O_(2)溶液处理、酒精处理、臭氧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等4种灭菌方法对鸢乌贼进行减菌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鸢乌贼作为食物投喂体质量为(0.53±0.14)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 d。结果显示,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的样品,其异养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显著减少(P<0.05);通过H_(2)O_(2)溶液和酒精处理后的鸢乌贼对方斑东风螺摄食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紫外线处理和臭氧处理后,其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臭氧处理方法对鸢乌贼进行20 min减菌化处理为最优方案,不仅可以除去鸢乌贼中大量有害细菌,而且不会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
方伟赵旺邓正华陈明强黄星美温为庚
关键词:鸢乌贼摄食率
一种全自动藻类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包括藻类营养盐供应单元、消毒海水供应单元和藻类扩繁单元;所述藻类扩繁单元包括藻液输出管道(9)、养殖桶(12)、纳米曝气盘(13)、空气输送管道、桶盖...
姜松张东玲喻达辉邓正华李晓兰黄桂菊范嗣刚刘宝锁张博
文献传递
一种固体培养基打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培养基打孔器,所述的打孔器的主体为一条硬质管1,硬质管1的前段内部设有可沿硬质管轴向方向运动的清除柱6,清除柱6的横截面的大小与硬质管1的横截面大小相等,且其后端与推进柄3的前端相连;推进柄3穿过...
张博钟炼姜松喻达辉邓正华黄桂菊刘宝锁郭奕惠
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检测海洋双壳类生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海洋双壳类生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组织取样和预处理;(2)组织切片色差检测;(3)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检测;(4)建立色差-TCC回归曲线;(5)待测海洋双壳类生物体闭...
张博喻达辉姜松刘宝锁黄桂菊李海梅郭奕惠邓正华范嗣刚
文献传递
一种鱼苗开口饵料及该饵料的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苗开口饵料及该饵料的获取方法,所述鱼苗开口饵料由合浦珠母贝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中分离的动、植物极细胞构成。本发明鱼苗开口饵料更适宜口裂较小鱼苗规模化培育。
邓正华陈明强王雨李有宁黄桂菊于刚马振华
一种珍珠贝贝壳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珍珠贝贝壳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圆筒,所述圆筒外径为贝壳壳长的1/3‑2/3,筒壁厚度为0.4‑0.6cm,上端筒口外圈到内圈逐渐向下倾斜,内圈比外圈低0.125cm‑...
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孙静赵旺李有宁王雨温为庚于刚杨静茹金朝焕黄世武
文献传递
合浦珠母贝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具有成骨活性,在胚胎发育、组织发生、生殖调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但在贝类中研究还很少。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BMP10基因,命名为Pf BMP10。该基因c DNA长1 752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F)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包含一个N端信号肽、一个前结构域和成熟蛋白区。成熟区包含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结构域,其中含7个半胱氨酸残基。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分析显示Pf BMP10高表达于担轮期和变态期,提示其可能参与幼体担轮期、变态期的发育调控。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其在鳃和外套膜高表达,贝壳缺刻实验显示缺刻处理24h后其在鳃和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表明Pf BMP10可能与贝壳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可为BMP家族基因功能及贝壳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周代志黄桂菊刘宝锁张博姜松邓正华喻达辉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
全文增补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