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鸿
- 作品数:83 被引量:2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谈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与传承被引量:8
- 2017年
- 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根基,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医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医青年身为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承载者,理应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传承入手,为继承、弘扬、发展创新中医作出贡献。对于中医经典的传承,要学以致用,并将经典理论验之于临床,真正实践"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理念。
- 刘启鸿黄文彬张凯玲蔡华珠
- 关键词:传承
- 舌为脾胃之镜被引量:10
- 2018年
-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资料,就舌象与脾胃的内在联系,结合个人观点和临床实践,认为"舌为脾胃之镜"理论切合临床实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新的辨证思路,对于提高脾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大有裨益。
- 刘启鸿黄文彬许淑敏罗韩林柯雅莉柯晓
- 关键词:舌象脾胃生理病理
- 粪菌移植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22年
-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在排除其他可能引发继发性便秘产生的原因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现代常见肠道疾病之一[1]。由于其具体发病机制暂未明确,导致难以根治,症状的反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贡献,使得FC与肠道菌群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重建肠道固有微生态平衡,衍生出新兴的微生态疗法——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 肖岑昕黄恒青柯晓郑泽宇刘启鸿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肠道菌群
- 浅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被引量:2
- 2017年
- 以"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为切入点,并从此条经文的内涵、病因病机以及中气和溲便的关系揭示中气不足是导致二便失常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益气补中、升阳举陷之法,探析"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在临床上的辨证运用。
- 江妹刘启鸿蔡华珠
- 关键词:辨证补中益气汤
- 理气通便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滞证30例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评价理气通便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理气通便方口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与小麦纤维素颗粒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气滞证便秘症状评分、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以及72h结肠排出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排便频率、腹胀、肠鸣、矢气、嗳气、情绪不畅、胸胁痞闷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各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72h结肠排出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通便方可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气滞证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自发排便,从而恢复结肠传输功能。
- 刘启鸿柯晓骆云丰胡露楠赵培琳杨春波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气滞证
- 探析脾胃与情志病被引量:9
- 2017年
- 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是人体对于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正常反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过大,思虑太过,情志不遂,情志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医治疗独具特色,对情志病的辨治多从心、肝、肾入手,而对脾胃论述较少。脾具有主思、藏营、舍意的功能,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是一身气机升降的通路,能够协调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又在调节情志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情志病从脾胃论治尤为重要,
- 黄文彬郑贤辉黄苏萍刘启鸿蔡华珠
- 关键词:脾胃情志病从脾胃论治
- 基于伪无菌实验与肠菌移植技术研究气滞证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对肠道动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运用伪无菌实验与肠菌移植技术,探讨气滞证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肠道菌群对肠道动力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气滞证STC组6只、伪无菌组12只。气滞证STC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3 mg/kg灌胃联合夹尾刺激建立气滞证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集气滞证STC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新鲜粪便制备100 mg/ml粪菌混悬液。伪无菌组采用抗生素鸡尾酒法(给予含杆菌肽、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各20 mg/ml的混合抗生素混悬液灌胃)建立伪无菌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粪菌液组、气滞证STC粪菌液组各6只,再分别给予制备的相应大鼠粪菌混悬液10 ml/kg灌胃;气滞证STC组大鼠给予等体积无菌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7天。比较气滞证STC组、正常粪菌液组、气滞证STC粪菌液组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5-羟色胺3受体(5-HT3R)、5-羟色胺4受体(5-HT4R)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色氨酸羟化酶1(TPH1)、色氨酸羟化酶2(TPH2)、5-羟色胺转运体(SERT)、单胺氧化酶A(MAO-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粪菌液组比较,气滞证STC组、气滞证STC粪菌液组大鼠小肠推进率、血清5-HT水平,结肠组织5-HT3R、5-HT4R阳性表达以及TPH1、TPH2、SERT、MAO-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气滞证STC组和气滞证STC粪菌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证STC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肠道传输功能减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5-HT的合成、转运、代谢等途径而导致肠道动力障碍。
- 刘启鸿柯晓骆云丰胡露楠任彦方文怡赵培琳严锦贤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气滞证肠道菌群肠道动力
- 陈锦芳教授运用苏子降气汤治疗咳喘经验被引量:1
- 2017年
- 咳喘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苏子降气汤是治疗咳喘的名方。介绍陈锦芳教授在临床中根据温病理论辨证论治,运用苏子降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的经验,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 李晓明程燕彬刘启鸿蔡华珠
- 关键词:咳喘苏子降气汤
- 基于消化系统探讨舌苔微生态与脾胃湿热的现代内涵
- 2022年
- 舌苔是中医舌诊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观察舌苔的质地与颜色来诊察疾病及指导临床用药。基于湿热理论的内涵,对湿热与舌苔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消化系统湿热证疾病与舌苔微生态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发现消化系统湿热证疾病舌苔微生态的变化规律,以期对消化系统的中医舌诊的辨证研究及疾病的诊治有所裨益。
- 胡露楠刘启鸿柯晓
- 关键词:脾胃湿热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被引量:4
- 2021年
-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难治性疾患,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追溯伏邪理论内涵,从伏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与发病特点,认为伏邪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反复的关键。笔者认为本病病因与内伤伏邪、外感伏邪、先天伏邪相关,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健脾固本、清化湿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并对本病进行分期论治,活动期以清化湿热、凉血行瘀为主,健脾固本为辅,缓解期以健脾固本为主,清化散瘀为辅,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 胡露楠刘启鸿骆云丰陈盈柯晓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伏邪理论中医药治疗分期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