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琴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嘉定区2652枚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背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检出并切除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1 6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直肠息肉的内镜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 652枚结直肠息肉纳入研究,对息肉临床病理特征、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随访期间息肉再次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652枚结直肠息肉中75.3%(1 996枚)为远端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占77.5%(2 056枚),其中39.1%(804枚)发生上皮内瘤变。447枚息肉同时取活检并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两次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4%,其中腺瘤性息肉符合率为68.1%。术后1.5年复查结肠镜再次检出息肉并送病理检查共218枚,腺瘤性息肉占74.3%,近端结肠和直径≤1.0 cm的息肉再次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远端结肠和直径>1.0 cm者(12.3%对6.9%,9.0%对4.5%,P均<0.01)。结论:腺瘤性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息肉中占比较高;应重视息肉切除后标本的病理检查和定期随访。
- 谢玲陈平袁晓琴吴云林许兰涛王伟朱时燕忻笑容周郁芬俞骁珺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
- 2013年上海嘉定地区胃镜筛查胃癌漏诊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13年间上海市嘉定地区5所医院共24 837例门诊行胃镜筛查患者的胃癌漏诊情况。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镜操作者对24 837例曾行胃镜筛查的患者再次施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多块、多方向活检,其中经病理诊断胃癌或癌疑者,根据不同病灶施行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术,切除标本行系列病理切片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1年内的病史,并查阅其以往的胃镜检查资料,确定是否符合胃癌漏诊标准;胃癌漏诊者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提示,24 837例患者中胃癌297例(1.2%),其中99例患者在嘉定地区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11例(11.1%),进展期胃癌87例(87.9%),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1.0%)。99例患者中,8例(8.1%)为前次胃镜筛查漏诊,其前期平均行胃癌相关胃镜检查3.5次,活检病理结果均为慢性胃炎或伴肠腺化生,与本次胃癌相关的临床就诊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为12.5个月。8例漏诊患者在本次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中均证实为胃癌或癌疑,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3例,其中2例附近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论:99例手术治疗的胃肿瘤患者中,属前期胃镜检查漏诊的患者为8例(8.1%),漏诊原因包括未发现明确的病灶、恶性溃疡及糜烂误判为良性疾病、活检病理无肿瘤依据等,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吴云林毛峻岭吴巍黄天生陆敏陈晓敏罗方秀陆亭伟袁晓琴李佑项明
- 关键词:内镜检查误诊
- 上海市嘉定地区3509例结肠镜筛查中无症状肿瘤性疾病比对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肿瘤性疾病的分布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3 509例结肠镜检查人群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症状筛查组(如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和无症状筛查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及差异。结果:3 509例结肠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5±13)岁,按症状分为症状筛查组和无症状筛查组(639例)。3 509例受检者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4.4%,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6%。男女性别间的病灶检出率无差异,而60~69岁受检者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检出肿瘤构成比为44.0%。所有结肠直肠癌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66.7%);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直肠癌并存患者数占结肠直肠癌总数的36.6%。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3.0%,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5%;无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41.2%,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3.2%。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直肠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针对粪便隐血筛查阳性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有重要意义。
- 陈平袁晓琴罗方秀忻笑容许兰涛王伟谢玲吴云林
-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
- 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临床研究及随访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和随访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至2015年期间84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显示胃静脉曲张,行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的病人,比较治疗前后出血频率,随访胃静脉曲张消除率及疾病转归。结果:84例病人内镜治疗共111例次,平均治疗(1.32±0.68)次/例。内镜治疗前出血(0.72±0.54)次/月,治疗后出血(0.30±0.82)次/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治疗后6个月内胃静脉曲张根除(基本消失)率为75.0%,治疗6个月后为70.8%。术后随访(14.82±19.30)个月内未发生再出血,术后无异位栓塞与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有效降低胃静脉曲张出血频率,改善曲张静脉状态,是预防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张梦茵陈平袁晓琴蔡波尔吴云林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组织黏合剂硬化剂
- 多灶中筛检早期胃癌一例
- 2014年
- 患者女,59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伴反酸、嗳气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辅助检查:血常规、肿瘤标记物浓度正常。2个月间2次胃镜检查见胃窦前后壁黏膜隆起灶,中央浅凹陷,质地软,易变形;胃窦体交界大弯侧胃黏膜皱襞表面花斑淤血样。活检病理检查为胃炎,其中取胃窦前壁黏膜病理提示:部分上皮乳头状增生,小灶上皮异型增生。临床诊断:慢性胃炎伴炎性增生,予以制酸、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5个月后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胃镜复查,内镜下见胃窦部前后壁及大弯侧三处异常改变(图1—6)。
- 王晓瑜袁晓琴忻笑容吴云林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上皮异型增生筛检多灶上腹部不适肿瘤标记物
- 505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筛查胃癌的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40例,进行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及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行外科、腹腔镜手术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切除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及胃癌分期。[结果]505例胃黏膜IEN患者经平均21.33个月的随访以及平均3.88次的胃镜复查,共检出胃癌81例,检出胃癌占全组的16.0%,其中早期胃癌51例,占检出胃癌的63.0%;进展期胃癌22例,占检出胃癌的27.2%。另外经胃镜活检病理检出的8例胃癌失访。465例LGIEN患者,检出胃癌57例(12.3%),其中早期胃癌38例(66.7%);40例HGIEN患者,检出胃癌24例(60.0%),其中早期胃癌13例(54.2%)。[结论]通过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胃镜随访及病理活检,能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尤其能够在LGIEN中筛查出漏诊的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手术病理证实大多为胃癌患者,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复查必须实施制度化管理。
- 朱佩朱燕华程时丹慎睿哲吴巍陈平袁晓琴吴云林
- 关键词:胃癌早期胃癌
- 835枚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病例资料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进展期腺瘤(advanced colorectal adenoma,ACA)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特点,探讨影响其漏诊及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共纳入符合条件的ACA 835枚,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检出ACA基数、大小、形态、位置、肠道准备情况,初步了解中青年(≤60岁)及老年(>60岁)患者的ACA特点,探讨其漏诊及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漏诊的中青年ACA中,性别、肠道准备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肠道准备欠佳者易出现漏诊情况(P=0.001、P=0.000),而肠镜ACA基数、大小、位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的中青年ACA中,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漏诊的老年ACA中,男性、多发ACA、扁平或宽蒂的结直肠ACA、肠道准备欠佳者易出现漏诊情况(P=0.002、P=0.023、P=0.001、P=0.000),而ACA大小、位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的老年ACA中,同中青年ACA,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肠镜ACA基数、大小、形态、位置、肠道准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CA的漏诊及再发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OR=0.608,P=0.007)、性别(OR=2.553,P=0.000)、Boston评分(OR=0.464,P=0.000)是影响ACA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的性别(OR=1.589,P=0.018)是影响ACA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男性、肠道准备差会导致ACA的漏诊,而男性ACA的再发风险更高。
- 谢玲吴云林陈平袁晓琴朱时燕忻笑容周郁芬蔡波尔贺贇
- 关键词:漏诊
- 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7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漏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漏的胸内吻合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前后患者吻合口旁引流量、体温、血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后7患者吻合口旁平均引流量、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封闭吻合口漏口可有效降低漏口周围渗出,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陈学瑜袁晓琴陈中元
-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漏纤维蛋白粘合剂
- 上海市嘉定地区1265例结肠直肠息肉内镜下诊治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随访嘉定地区2年内结肠直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后的改变,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结肠镜检查结肠直肠息肉性疾病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后续其他检查手段,分析病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肠直肠息肉需经内镜治疗1 265例,男776例,女489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10.1%)、血便/黑便/粪隐血阳性(27.8%)、腹痛(10.7%)、腹泻(22.0%)及其他(29.4%)。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分布为主(49.7%),多息肉患者占25.0%。青年组581例(45.9%),老年组684例(54.1%)。老年和青年组内息肉的病理类型、形态学、大小中以管状腺瘤、山田Ⅰ型、<1.0 cm发病率最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及青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265例患者内镜下治疗中热活检钳除52例,APC电凝581例,EMR模式切除622例,ESD模式切除10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痛45例,出血36例,肠穿孔2例,发热4例。术前及术后息肉病理学比对一致率为85.6%。随访时间为1年,再发现率为39.9%。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结肠直肠息肉处于高发病率状态,注重肠镜筛查尤为重要。在内镜下的治疗中,注意多种手术方式的有机结合,注重疾病的长期随访和治疗,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尤为关键。
- 陈平袁晓琴谢玲蔡波儿王伟许兰涛吴云林
-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回顾性分析